以案说险——“内部渠道”贷款的骗局
案例介绍
2025年1月16日上午,一名客户来到某银行网点询问是否有位叫“何X”的银行员工,厅堂人员均表示无此人,情绪激动的客户引起了网点负责人的注意,便将其引导至内部办公区休息。
经询问得知,客户周先生是一家企业法人,年关将至需发放员工工资,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急需一笔80万元的贷款,1月8日他接到一个自称是某银行员工何X的电话,对方称有内部渠道,能绕过正常审批流程,快速帮他办理贷款,且利率低于市场水平。但需要周先生先支付3万元的“内部操作费”,并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财务报表、法人身份证等全套资料。周先生急于解决资金问题,未加多想便添加对方微信按照要求照做了。转账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放款时间,一会儿说银行领导出差需等待签字,一会儿又说贷款额度紧张需再缴纳2万元“额度占用费”。周先生逐渐起了疑心,要求对方退款,对方却直接失联,周先生这才想起对方是该银行员工,故于次日1月16日上午来到网点询问是否有此人,便发生了以上这幕情景。
“电信诈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风险有:
1.财产损失
这是最直接的风险。一旦受骗,受害人可能会损失大量钱财,如多年积蓄、购房款、应急资金等,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个人信息泄露
在诈骗过程中,受害人往往需要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骗子出售或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导致受害人面临更多的诈骗风险。
3.信用风险
有些诈骗可能会影响受害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如骗子以受害人名义办理贷款或信用卡恶意透支,导致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影响其今后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活动。
● 姣姣提醒您:
1.了解正规贷款流程,提高风险意识。
在有贷款需求时,消费者应主动通过银行官网、官方客服热线等正规渠道,了解银行贷款政策、流程和要求。正规贷款审批严格,需要对消费者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贷款用途等进行全面评估,不会出现无审核、低利息且快速放款的情况。如果遇到过于诱人的贷款宣传,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
2.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拒绝非法中介。
办理贷款应首选银行、正规小额贷款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并核实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切勿相信内部渠道、可以绕过正规流程办理贷款的非法中介,避免陷入骗局。
3.保护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切勿随意透露。
个人和企业信息是极其重要的隐私,要谨慎提供,非法人员往往会将借款人信息用于非法目的,因此,不要随意将身份证、银行卡、营业执照、财务报表、联系方式等信息告知他人,更不要在来路不明的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
4.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求助
如果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发现对方存在可疑行为,如要求提前缴纳费用、频繁索要个人信息等,应立即停止与对方的沟通,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同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交通银行六安分行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