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游戏皮肤?先转账才能激活?这是骗子的老套路!”随着暑期来临,学生群体电诈案件进入高发期。为了让孩子们远离诈骗陷阱,市教体局联合市公安局紧急行动,推出《全市中小学生反诈明白纸》,全力守护学生家庭的“钱袋子”。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发生中、小学生电诈案件192起,损失金额超200万元。骗子们紧盯孩子们上网、社交、娱乐活动频繁的暑期,精心设计各种诈骗套路。比如,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道具”为诱饵,诱骗孩子私下添加社交账号,再以“激活”“解冻”等借口要求转账;还有人冒充“客服”“警察”,哄骗孩子下载视频聊天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进而实施转账诈骗;更有打着“高收益”旗号的兼职广告,先用小额红包返利骗取信任,再诱导孩子进行大额刷单,最后直接拉黑消失;甚至模仿同学或亲友的头像和语气,编造“借钱”“意外”等理由骗钱。
针对这些狡猾的诈骗手段,市教体局和市公安局总结出中小学生防骗“三不一多原则”:不明链接不点击,意外收益不轻信,账号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简单好记的原则,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防诈“防火墙”。
同时,家长们也被号召行动起来,当好孩子的“防诈保镖”。在电子设备管理上,限制孩子使用时长,设置支付密码和限额,从源头上杜绝孩子大额转账;利用动画、案例故事等有趣的形式,和孩子一起上反诈小课堂,让孩子识破骗子的各种“花式套路”;定期检查孩子的社交账号,避免陌生人随意添加,关闭“附近的人”“直播打赏”等容易引发风险的功能。
希望广大家长和学生都能重视起来,提高警惕,让孩子们远离诈骗,度过一个安全又快乐的暑假!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皮正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