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371|回复: 20

名冠中外!这款六安茶很多人喜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月的清晨,大别山深处,茶农们穿行于晨雾间,茶篓渐满,清冽的茶香便溢出林间。细看这些采摘后的叶片,皆为单片叶,无芽无梗,形似瓜子,因此得名“六安瓜片”。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何以在岁月长河中俘获无数爱茶之人“芳心”?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为何有它的踪影······




历史悠久,名盛于清


六安瓜片这一历史悠久的名茶,其渊源可追溯至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庐州六安(茶)”之谓。据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984年《报送〈关于六安地区茶叶情况的调查汇报〉的函》记载,“六安地区是我省主要的产茶区之一。追溯历史已将近一千一百多年。”六安瓜片正是在六安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到了明代,茶学家许次纾在《茶疏》里开篇即写道:“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引出了“六安瓜片”的精髓。明代徐光启更是在《农政全书》中,赞誉六安片茶“为茶之极品”。因而,六安瓜片在当时也被称为上品、极品茶。


清朝是六安瓜片名盛之时。紫禁城的朱墙内,这种形似瓜子的茶叶被装入鎏金锡罐,成为皇室贡茶。在清代学者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六安瓜片位列名品;清初刘源长在《茶史》里,将六安茶以将相称;桐城名臣张英更是在《聪川斋语》袒露:“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饮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此三种可以终老。”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足见其在清代茶界的显赫地位。


关于瓜片得名,在《安徽省志·供销合作社志》中有个典故。清朝六安州某茶行别出心裁,从收购的上等绿大茶中拣出嫩叶,销售于市,获得高价。各地茶行闻风纷纷仿制,称其为“峰翅”。后来,齐云山茶农另辟蹊径,直接去除鲜叶的茶梗,结果制出的茶叶形如瓜子,香气滋味更胜一筹。这个看似简单的改良,让“瓜片”的名号从此在茶史上熠熠生辉。


清末民初,六安瓜片走出皇室,逐渐成为普通民众日常饮品,且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


茗鉴红楼,叶载春秋


关于六安瓜片的历史,不仅是在专业的文献中有记载,日常的文学作品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四大名著《红楼梦》。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那段著名的茶事,颇值得玩味。大观园夜宴后,众人带着酒肉余味步入佛门清净地。深谙养生的贾母特意嘱咐“不吃六安茶”。贾母为什么说“不吃六安茶”?如今,许多学者和茶友对贾母的选择有不同的解读。其中,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六安茶多指未发酵的绿茶,其性寒凉,对于刚食过油腻的老夫人而言确非上选。这位深谙茶性的老太太,在此刻选择了避开不发酵的绿茶。贾母的“挑剔”,不仅是她对茶的理解,也是她的养生智慧,更反衬出六安茶在当时茶饮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六安茶一直是顶级名茶的代表,其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口碑,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好评。当这些细节被镌刻进文学经典,六安瓜片便不再只是草木之叶,而成为承载时代风貌的文化符号了。


历经风雨,名冠中外


历史上,六安瓜片主要产于皖西大别山区六安、金寨、霍山等地,尤以金寨县所产“齐山云雾”品质最佳,这在档案中亦有提及。


据安徽省档案馆1952年《六安专区一九五二年改制外销红、绿茶工作总结》记载,“茶叶生产,在我区农村经济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全区七个县,即有六安、霍山、金寨、舒城四县产茶,‘齐山云雾’,全国驰名。”


这份茶香也曾经历寒冬。解放前六安茶农遭遇困境,千年茶香几近断绝。档案中记载,“1948年仅为五百万斤;同时,茶农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低价求售,再加上苛捐杂税,茶价所得,不够成本开支,以至粗制滥造,逐步地使茶叶生产迅速衰落,使得为数约50万的广大茶农,生活日益穷困。”


新中国成立后,六安茶业迎来转机。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982年《“六安瓜片”和“黄大茶”品质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六安茶区是我国重要茶区之一,茶叶花色品目较多。‘六安瓜片’和‘黄大茶’历享盛名。解放以来,全区茶叶生产有一定发展,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59年,六安瓜片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同时,作为外交国礼,它化身“绿色使者”登上国际舞台,用一缕茶香传递东方神韵。


微信图片_20250418080530.jpg

馆藏档案《报送〈关于六安地区茶叶情况的调查汇报〉的函》(部分)


现代传承,振翅腾飞


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大别山的茶园。“茶叶的生产又恢复了生机。81年产量达到10万多担。突破了历史的最高水平。83年总产量达到13万5千多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叶生产的大好形势。”《报送〈关于六安地区茶叶情况的调查汇报〉的函》这样描述到。


六安瓜片这一历经风雨的名茶,自1982年和1986年连续两次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后,便开启了荣誉之旅。1995年,六安瓜片更同时斩获“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奖和“中国国际茶文化、茶产品推荐奖”。2008年摘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标志着六安瓜片不仅是一种茶叶,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近年来,作为六安市特色支柱产业,六安瓜片正以全产业链理念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数据显示,全市茶园面积达80万亩,产量4.8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23亿元。其中,六安瓜片独占36.7万亩,产量1.65万吨,以105亿元综合产值撑起半壁江山。


在浩瀚的茶文化海洋里,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缕茶香都诉说着一段历史。六安瓜片不仅是这片土地的馈赠,更是中华茶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那份穿越千年的雅致与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代代传承。


|合肥晚报

发表于 2025-4-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瓜片茶色泽翠绿如春水,茶香清新口感略苦,回甘清凉舒适如嚼蔷薇嫩枝,如果吃完大鱼大肉大油腻后,来一杯浓香扑鼻又绿得让人心醉的浓瓜片茶,不但解腻,也使口腔恢复口气清新,难得的是续水三次后依然有茶色,个人感觉其他绿茶只有龙井和瓜片有一拼。
     
发表于 2025-4-1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安瓜片确实不错。
发表于 2025-4-18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民初,六安瓜片走出皇室,逐渐成为普通民众日常饮品,且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
发表于 2025-4-1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安瓜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于 2025-4-1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了666
     
发表于 2025-4-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安瓜片yyds
发表于 2025-4-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新茶开始了
发表于 2025-4-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瓜片产业从农耕文明迈向智慧农业新时代
发表于 2025-4-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撸起袖子加油干
     
发表于 2025-4-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茶来了
     
发表于 2025-4-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园管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发表于 2025-4-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厉害了
     
发表于 2025-4-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前茶就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牙嫩、型好、色香、价高。雨前茶就是清明节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性价比高,适合家庭正常消费。

点评

寡对。  发表于 2025-4-18 09:01
发表于 2025-4-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家乡的味道!
     
发表于 2025-4-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名茶之一666
发表于 2025-4-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香淡雅
     
发表于 2025-4-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安瓜片 喝着不错
     
发表于 2025-4-1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瓜片在绿茶当中属于重口味的,所以可以刮油。
     
发表于 2025-4-18 10:25 来自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尊重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六安茶,到底是不是发酵茶?是黑茶还是绿茶?

民国初年,许多六安茶的广告,多是一种发酵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