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669|回复: 6

六安:稻虾共作 绿色又高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来万物生,田里龙虾肥。近日,走进舒城县棠树乡同柱家庭农场,经过修整后的稻田已经引入水源,稻农们端着一筐筐龙虾幼苗,沿着稻田均匀地投放,播撒着增收致富的希望。
  不远处的稻虾田里,农技人员正在详细讲解小龙虾的养殖效益、营养需求、养殖模式、日常管理、病虫害预防等知识。水稻种植大户们对“稻虾共作”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表示会加强交流沟通,提升种养效率。
  稻虾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这种混合种养的模式,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的天然肥料,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的同时,提升了稻米的品质;小龙虾又以田间的危害性幼虫为食,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农药的投入施用,进而起到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的作用。同时,稻秆也可以为虾苗提供栖息所,发挥保温作用。
  “我们这里最大的优势是环境美、水质好,种植的200亩水稻都在畈区,这种环境养出来的小龙虾不仅个头大,口感也更佳。”同柱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同柱说:“近年来捕捞的小龙虾因为质量好,根本不愁销售,收购商早就在田埂上候着啦。”
  “稻虾共作的种养模式,不仅为我们本村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吸纳了周边村民前来务工。”西塘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云介绍说:“随着产量的提高,这种模式不仅为村民带来丰收的喜悦,村民对稻虾种养的积极性也大幅度增加。”
  “稻虾共作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龙虾生长的时空差异,在一片水田中进行绿色循环作业,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虾共赢’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也实现了生态种养的良性循环。”棠树乡农业农村主任张德清说。
  据了解,今年棠树乡将计划实施稻虾种养4000亩,截至目前,全乡已完成3000亩龙虾幼苗的投放,为后续水稻的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稻虾共养模式为棠树乡的特色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子。下一步,我乡将继续采用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绿色安全的稻米,满足老百姓餐桌上的需求。同时,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打造全产业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棠树乡副乡长朱德胜表示。(记者 黄雪彦 通讯员 王韬)

     
发表于 2025-4-17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污染严重,特别是重金属,尽量不要吃。
发表于 2025-4-1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也实现了生态种养的良性循环
发表于 2025-4-1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有
     
发表于 2025-4-1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农村还可以听到青蛙叫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