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采集室,来自我市叶集区的“80后”志愿者徐波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机不停运转,造干混悬液从他的身体中被分离出来,这份生命的“种子”将以最快的速度,为一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没想到多年前登记成为志愿者,现在竟然匹配成功了,听说匹配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徐波如是说。此前,在一次无偿献血中,他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去年11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告知他与外地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匹配成功,询问捐献意愿。 “好啊,你们确定好时间我就立马准备。”虽然消息来得突然,但徐波答应得十分干脆,在他看来,“能挽救别人的生命,很有意义!” 但是,因为患者身体的原因,完成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的3个月内,徐波一直没有接到捐献的通知,直到今年2月,市红十字会再次联系,告诉他患者身体状况好转,可以进行捐献,但根据要求,他需要重新体检。 生于1984年的徐波在居住地开了家快递站,作为负责人兼快递员,他每天要收发大量快递,工作很忙,但还是积极配合市红十字会驱车赶到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复检。此外,为确保捐献顺利进行,他在工作之余加强身体锻炼,饮食起居上也格外注意。 在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双合格后,3月19日,徐波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院第二天,他便在血液内科每天接受两次动员剂的注射,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前期准备。 3月24日,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徐波完成25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捐献,成为叶集区首位、六安市第12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并获得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授予的荣誉证书。 “一开始,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注射动员剂身体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我这几天没啥不舒服的感觉,能顺利完成捐献很开心。”被问及捐献期间的感受,徐波笑说,“这是我最重要的一次‘快递’,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毕竟志愿者越多,血液病患者获得生的希望也越大。”(李琛 记者 李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