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失眠了将近1个月,陈娟(化名)拨通了“12356”心理援助热线。“家庭发生变故,情绪一直不好,睡不着觉。”陈娟说,原本以为过段时间就好了,但一直走不出来,直到焦虑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甚至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才发觉“心理可能病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信息时代的冲击,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的覆盖面,更好守护广大群众的心理健康,自3月20日起,我市依托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正式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又称“没事”(谐音没“4”)热线,全市居民(含各县、区)均可拨打该热线,免费获得专业的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及心理健康科普服务。究竟你的心理有没有“事”,让心理援助热线帮你进行科学专业的判断。 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陈娟一样有情绪问题的不是个例。“‘12356’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这几天,基本上每天都能接到十来条咨询电话。”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中级心理治疗师张海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代社会,工作、学习、家庭、社交等多重角色的交织,使得许多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由此产生了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结合该院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求助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职场人的焦虑、老年人的孤独、青少年的抑郁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接诊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 “孩子以前都还好,这学期开始就总是不想上学,经常说肚子疼,入睡也很困难……”日前,通过“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焦急地向医生诉说着孩子的问题。 “相比成年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症状更加隐秘,最先被注意到的也许不是情绪异常,而是躯体上的不适。”张海波告诉记者,一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会表现出各种躯体化症状,如头疼、头晕、胸闷、肚子疼以及恶心、呕吐、心慌、发热等,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问题。对于这些由于面对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其实,早在10年前,我们就设了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此次‘12356’心理援助热线是全国统一的号码,实行轮班值守制度,全天候响应,确保市民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及时的心理支持。”据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余万庆介绍,热线由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危机干预专家等组成的核心团队提供支持,涵盖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危机干预、健康宣教等多方面服务。为确保用户隐私安全,热线严格遵循保密伦理,支持匿名咨询,所有服务全程免费,惠及全年龄段、全职业群体。 情绪需要宣泄,心理问题需要疏导。采访中,余万庆还特别提到,生活中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是正常的,要理性对待,科学甄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调整。“‘12356’,简单好记,操作便捷,可以随时随地吐露心声。不确定自身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时,可通过热线获得初步评估与专业指导。”余万庆表示,“我们也会以心理援助热线为切入口,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探索更为全面、有效的解决路径,更好地为全市人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