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安市人民医院胃食道反流、食管裂孔疝MDT专家团队应用微创技术——全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成功为年逾八十的老年患者解除了长期困扰她的反酸、烧心及胸痛症状。 来自裕安区固镇镇的85岁老年患者,多年来出现胸闷不适、反酸烧心症状,平卧时胸痛更加明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入院后做CT检查时提示IV型食管裂孔疝,伴有腹腔脏器疝入胸腔,经多科室会诊商讨,专家团队确定治疗方案,采取腹腔镜微创术式,将胸腔内脏器还入腹腔,修补膈肌缺损。术后第4天,患者反酸、烧心等症状明显缓解。 据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四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范学圣介绍,相比以前食管裂孔疝传统手术方式,全腔镜下微创修补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症状较重的反酸、烧心问题。他提醒,对于长期存在反酸、烧心、胸痛等这类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影像学检查确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症状较重、已经影响工作生活,且频繁发作,药物效果不佳者,需要及时施行微创手术治疗。该病区已开展近10例食管裂孔疝腹腔镜微创手术。 腹腔内压力增高:当出现容易导致腹内压升高的情况时,如肥胖、妊娠、腹水、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使食管下括约肌结构受损,引起其功能失调甚至松弛,迫使腹腔内组织或脏器进入胸腔。 食管瘢痕:创伤以及手术后形成瘢痕,食管炎引起的纤维化及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均会引起食管缩短,使食管下括约肌和膈肌脚分离程度增大,同时牵引腹腔脏器上移,导致食管裂孔疝的形成。 先天性因素等:先天遗传导致食管周围韧带及膈肌肌肉或结缔组织成分改变,均会引起食管裂孔扩大,导致食管裂孔疝的形成。 根据解剖位置,将食管裂孔疝分为四型,其中Ⅰ型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Ⅱ~Ⅳ型为食管旁疝。 Ⅰ型疝:最为常见,约占85%。指胃食管连接部上移至膈肌上方,高于胃底,且胃仍然保持正常形态。 Ⅱ型疝:是典型的食管旁疝。指胃食管连接部处于正常位置,但部分胃底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Ⅲ型疝:即Ⅰ型、Ⅱ型混合型疝,占食管旁疝的90%。指胃食管连接部和胃底一起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Ⅳ型疝:指除了胃以外,腹腔内的其他脏器如大网膜、结肠或小肠也一起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范学圣介绍,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食管裂孔疝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尤其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人群。食管裂孔疝发生在胸腔与腹腔之间的分隔——膈肌上,当食管裂孔异常增大,腹腔内的压力差会驱使胃的一部分甚至其他腹腔脏器“挤入”胸腔,形成疝。这不仅导致患者频繁出现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还常常因症状复杂而被误诊为胃炎、哮喘或心脏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今年9月,针对重度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多发情况,市人民医院汇集消化、影像、胸外、普外科专家组建胃食道反流、食管裂孔疝MDT专家团队,通过开展全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微创修补术,让更多此类患者足不出市就能实现精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