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来自省内外50多名知名作家走进叶集区实地采风并在这里召开大别山红色文学研讨会。 叶集,位于大别山北麓,是大别山红色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别山红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文学之乡”。作家们参观了叶集红色文化展览馆、台静农纪念馆,感受叶集厚重的历史文化。
“明永乐年间,一位由歙县徒居霍寥的叶姓徽商开族,形成聚落,立埠经商,结市成集,时属霍邱县衙便随姓登记造册,把地命名为叶家集,清末这里集市繁荣,‘长街五里一片繁荣景象’,经济贸易尤为活跃,辐射周边30多个乡近50万人口,为江淮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参观叶集红色文化展览馆时,大家饶有兴致地听讲解员讲解“叶集”名字的由来,感叹历史的变迁。 看乡村新貌!在参观叶集区江淮果岭基地,大家看到产业振兴对乡村的带动,文旅发展促进乡村繁荣的现实景象,并认真了解叶集在围绕产业兴农,抓好江淮果岭作出的“土特产”文章。 最后,在花田岭上文学创作基地,大家相聚一起召开大别山红色文学研讨会。
马启俊在研讨会发言中说:“六安是大别山红色文学的诞生地,自辛亥革命以来,不同体裁和题材的红色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不仅在六安广泛流传,为六安的革命和建设发挥着文学的独特功能,也走出六安,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六安特别是叶集的红色文学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要倍加珍惜和爱护,加强传承和创新。首先要加强资源的挖掘,做好资料的搜集和保存,这是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其次要加强红色文学史的研究与宣传,扩大影响;也要扶持当代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地传承大别山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使大别山红色文学持续发展。 在研讨会上,对如何推动大别山文学发展,作家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