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青背叛家庭、抛弃蒋姓的故事 艾青〔1910—1996年〕,出身地主家庭,原名蒋海澄。后来他在坐牢时,创作长诗,正式宣布,他背叛家庭,并抛弃蒋姓,改名为艾青。 艾青照片 艾青,他一出生就为贫苦农妇哺育,生活在农村,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政府腐败,日寇入侵,国难当头,民不聊生。1932年,他留法归来,立志报国,参加“左联”文化活动,却在当年,就被蒋介石政府逮捕,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之罪,判处4年监禁。 他在狱中前思后想,深刻反省,恨透了他出身的封建家庭,也恨透了独夫蒋介石。他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痛苦不已,悲愤长存,立志要做革命者,准备为祖国而奋斗终生。 于是,他便以乳母农妇为原型,创作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对苦难农民的深切同情,公然宣布,背叛他出身的那个阶级,毅然站到劳动人民的立场上。 诗稿誊清后,该署名了,他拿起笔,认真地写下草字头,突然想到,蒋某人也姓蒋,他背叛革命,杀人如麻,又让自己一回国就坐大牢,耻于跟他同姓,为了报复他,便在草字头下打个“X”字;再一看稿纸上署名处,有“艾”赫然,誊清稿总不能涂改,不如就改姓“艾”吧,而这时正是农历十二月,“十二月”合为“青”,而“艾与青”一合,意为漂亮的青草,祖国大地上新长出的一株漂亮青草,正合他现在重启人生之意。于是,当他的律师来狱中时,他便把署名“艾青”的长诗,请他带出去,发表在1934年5月《春光》刊上。从此,他便抛弃蒋姓,正式叫“艾青”,而以后,他的子女,也都改姓“艾”了。 二、《我爱这士地》创作于1938年 艾青出狱后,任武汉《文艺阵地》编委。这时,他把狱中所写的诗,汇编成集,题名《大堰河》出版,自庆重新获得新生。 《大堰河》诗集 不久,发生七七事变,日寇扩大了侵华战争,连续侵占华北、华东、华南大片国土,妄图灭亡中国,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的紧要关头。艾青深知,他可以抛弃家庭出身,也可以抛弃蒋家姓氏,而生养他的祖国、立足的土地,即使为它献身,奋斗到死,也要深深的挚爱着它,于是,他便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抗日救亡斗争中去。 1938年,日寇沿江西犯,武汉失守,艾青和他的同仁,不得不退至桂林。面对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他满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对日寇的仇恨,创作了《我爱这士地》。这首新诗,慷慨激昂,忧愤满腔,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土地的执著的爱,抒发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我爱土地》 三、《我爱这士地》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边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名言 四、内容与结构赏析 《我爱这士地》,为自由体新诗,全诗两节10行,可为两段。 段一,前节8行,描写喻体:诗人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故土作比,表达对祖国的深沉挚爱。 诗一开篇,先用“假如”设喻,诗人把自己比喻成鸟儿,作为总意象来描写,再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表现鸟儿具有不知疲倦、竭尽全力歌唱的本性。 接着,又通过歌唱的内容,铺写了“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四个具体意象。在这些分意象前,还分别用四个词组:“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永远汹涌着悲痛的、无止息吹刮着愤怒的,以及那无边温柔的”,或悲痛愤怒、或温情脉脉,深情地修饰着它们,把它们分别喻为“惨遭践踏的国土、民族的满腔悲愤、人们的抗争精神,以及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美景”,从而经过层层强化,把总意象鸟儿喻意升华:它歌喉“嘶哑”了,也仍然坚持歌唱,抒发心中郁积的种种悲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这正是一只真情无限的鸟儿形象。 再接着,改用短句,以“我死了”,独占一行,笔锋陡转,突出身后事,在句式上,让生前与死后,形成强烈对比,再次升华鸟儿喻意:生前歌唱,奋斗了终生,即使耗尽生命,最后“我死了”,魂归大地,还要“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肥沃祖国土地,它对于生养它的大地,是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从而,强化了鸟儿的赤诚之心,最后完成了对完整的鸟儿形象的塑造。 因此,鸟儿是一只饱经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来歌唱的典型形象。诗人正是以鸟儿为喻体,突出主题,来比喻自己对土地的眷念、对祖国的挚爱,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的故土深情,抒发了愿为祖国献身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段二、后节2行,描写本体:由前节的对喻体鸟儿的形象描写,转为对本体诗人的形象描写,直接捧出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从正面来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全段仅两句,一问一答,首先,开门见山地问,以我“常含泪水”的情状,表现赤诚的内心,接着,以“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回答,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强化了主题,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母亲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此节仅两句,为突出本体,以两行诗的分量,在逻辑关系上,求得与前节均衡。这也是这首诗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总之,这首诗先以比喻手法,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现对土地至死不渝的挚爱,后又用直接描写,表现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具有刻骨铭心的热爱之情,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土地的深深的眷念,以及追求精彩人生、愿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抒发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艾青诗的特点 五、写法赏析 这首诗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双管齐下,两法并用,先写喻体,再写本体,两相对照,表现主题。前节详写鸟儿,后节简写诗人自己,先比兴、后实写,虚实结合,形象形象相得益彰,酿造出一种浓烈的抒情气氛,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其次,这首诗意象鲜明,蕴意典型,极具审美表现力。全诗写土地,这个意象极大,也极难写,而诗人则选取了极小的一只鸟儿为描写对象,从“极大与极小”两者关系写起,就显得概括而具体、全面而实在,大大提升了两者之间的意境上的审美表现力。再者,通过鸟儿歌唱的内容,又将意象扩散,分散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四个分意象,具体地描写土地上的不同景观,表现鸟儿对生养它的土地,或悲愤、或激怒、或温柔的情思,意象鲜明突出,意境蕴藉典型,感情忧郁悲愤,挚爱真切深沉。 同时,这首自由体新诗,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又句无一韵,参差里有和谐,变化中存统一,既复杂又单纯,而大体整齐,节奏和谐,气韵流动,语言悲怆,在奔放与约束之间求得协调平衡,是极具艺术魅力一首自由体新诗佳作,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篇极易仿写的范文。陈存选2024、08、11 参资:百度百科《我爱这士地》。 艾青诗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