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含名句〕: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2、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出处: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参资:古诗文网《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毛主席游泳归来 二、写作背景 1956年,新中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已经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形势一派欣欣向荣。 早在1954年,中央就决定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修建长江大桥,架设南北交通孔道。毛泽东主席对这座大桥非常关心,建设工程上马后,他还亲临工地视察,帮助解决全国性的统筹工作。 1956年,他又视察了武汉大桥的施工,并抽出闲暇,于6月初,连续三天畅游长江,还两次穿越桥墩,在水面上仰视在建的大桥。 这次畅游时,他为万里长江的滚滚气势所鼓舞,又为大桥施工的火热场面所激励,诗兴大发,写下这首《水调歌头》游泳词。 毛主席游泳词手迹 三、《水调歌头》游泳词与翻译 《水调歌头·游泳》全词为: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主席准备下江游泳 全词可译为: 刚刚喝过长沙的水,现在又品尝到武昌的鱼。今天我得到空闲,不在庭院里散步,去横渡万里长江了。下到滚滚长江之中,仰面躺在汹涌水面上,劈波斩浪前行,放眼苍茫的荆楚长空,悠闲随意,就像在庭院里散步,管他什么风吹浪涌。我想起孔子在江边的叹息:时光就像这滚滚江水,一去不返! 帆船鼓风疾行,龟蛇山隔江而立,宏伟的大桥正在架设。大桥一旦飞跨上南北两山,天堑长江顿时就变成通途。还要在西边江上建起拦江大坝,截断巫山的云雨,险峻的峡江将变成平坦的水库。巫山神女应该健在吧,她一定会惊叹世道的沧桑巨变。 万里长江横渡 四、《水调歌头·游泳》内容结构赏析 在这首词中,诗人以极其潇洒的笔调,描写畅游长江的情状,以及所感所见所想,语言清丽优雅,写法炉火纯青。词为长调慢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描写畅游长江的情景与所感。又可分三层。层一、前两句,交代轻松愉快的行程,采用引用法,将三国吴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其意而用之,改为“才饮……又食……”,交代这次先到长沙、再到武昌,旅程是轻松愉快的,预示在武昌将得闲暇。 层二、以倒装句“今曰得宽余”,承接层一,又紧扣词题,将接着的5句置于闲暇之时,直接描写畅游的情景。以往忙于国务,今日有了闲暇,得以横渡万里长江,舒畅地仰泳在滚滚急流之上,放眼展望苍茫的荆楚长空,天高地广,云水茫茫,悠闲自在,心里舒畅,哪里去管他风吹浪打。这是描写游泳情状。还用比较法写心里感受,说畅游长江,更胜过庭院散步,表达诗人泳技的高超,更表达搏击风浪、迎难而上的豪情。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层三、由游泳联想到孔子名言,抒发所感。“逝者如斯夫”蕴含的哲理,是说历史的发展变化,就像这东逝的江水,滚滚向前,昼夜不息,因此,在飞速变化的历史潮流里,我们要只争朝夕,自强不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推动历史不断前进。引文点题,揭示题旨,巧思妙笔,意味蕴藉。 这样,紧承上阕所历所感,在理念上,又顺理成章,过渡到下阕。 下阕,描写畅游长江时的所见所想。也可分三层。层一、先写所见。诗人上午刚听取长江大桥施工汇报,下午特地从大桥8号桥墩下江横渡,展现在眼前的是“风樯动、龟蛇静”两景之上的“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的长江大桥。此时,大桥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飞起”,有此“一飞”,天堑长江就变成通途了。这里连用“动、静、〔起〕飞”仨动词写所见,动静结合、上下纵横、速度相衬,组成立体的动画图,画面雄伟,气势恢弘,表达了满心的喜悦与赞美。 更立西江石壁 层二、再写所想。由所见的大桥工程,自然地联想到未来的改造三峡蓝图,以“更立、截断”连用,果敢决断,掷地有声,表达对远景规划的热切向往与期盼。 层三、用侧面写法,又巧借典故,以神女的惊叹,形象地赞美社会主义建设扭转了乾坤,改换了天地,变化大、意义大。笔法新颖,意象优美,富于文学意趣。 全词就是这样,将游泳时的所历所感、所见所思,组成浑然一体的完美篇章。 五、《水调歌头·游泳》艺术特色赏析 这首词语言清丽,笔法纯熟,具有非常显著的艺术特色。 首先,成功地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通过游泳,将现实与理想、近景与远景、今人与古人,以及事实与神话、客观与浪漫相结合,古往今来,随心驰骋,环环相联,丝丝入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把所历所感、所见所想交融起来,描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宏伟的远景规划蓝图,赞美建设长江大桥的伟大意义,气魄雄伟,笔力雄健,思路清晰,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还采用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侧面描写、倒装叙述等写法,特别是大量采用引用法,一词之中引文四次,几占全词篇幅4成,或引入古谣,或引入名言,或引入神话,或引来神女,信手引用,得心应手,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还必须强调,引用法的运用,又随心而异,各不相同,次数虽多,不显呆板,更没有“掉书袋”之嫌:1、直引,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2、化用,把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幻化形态,又化用为“巫山云雨”,即巫山的雨水;3、反用,把“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誓死不愿迁移之意,反其意而用之,改写为“才饮……又食……”,以交代愉快行程;4、活用,用作侧写:神女永生,见多识广,让她出面作今昔对比,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增添了可读性。 同时,这首词语言清丽,质朴优雅,意趣隽永,意境开阔,气势雄伟,发人深思,是伟人写得最潇洒的一篇力作。陈存选2023、06、09 毛主席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