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别山路 于 2024-4-4 11:08 编辑
4月3日上午,2024年“寻美金安——和美乡村华山行”“幽优悠呦”网络人士带你上春山活动举行,金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唐光琴与网络人士参加活动。
上午8点10分,大家从金安区政府统一乘车,前往金狮寨古战场参观。
金狮寨古战场位于华山村与金子寨村之间,海拔410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民间传说,天公得知皋陶竭诚帮助大禹治水,便放下24头镇水狮子,其中一头凳在金狮寨上,故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方腊起义中部将八大王曾驻军此地,累退官兵,并留下一片古遗和传说。
1947 年夏秋时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著名的张家店战斗前夕,我军三纵八旅二十三团先头部队为诱敌深入,曾在金狮寨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有数十人献出生命,这里又成为红色的革命战场。2020年金安区文旅局投资700余万对金狮寨旅游节点进行项目建设,修建旅游公厕、生态停车位、4个景观凉亭、2公里漫步道、修复古炮台、古战壕、古城墙,结合前期烈士墓、牌坊对节点整体景观进行提升。
随后,大家一起来到天地精华水厂参观。华山村位于六安市九十里画廊旅游线中,与万佛湖风景区遥相呼应,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国家公益林7000余亩。辖16个村民组365户,总人口1504人,60岁以上有374人,党员42人。素有长寿村、秀才村之称。
大华山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一些神秘、奇特的自然现象,如磁场呈负异常分布,地下遍埋一层炭化古木等自然之谜,至今难解。山上中草药甚多,奇树异草满山遍野,珍禽异兽到处可见;一年四季基本上无蝇、无蚊虫、无蜘蛛;村内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形成长寿文化,1992年建村以来,有90岁以上老人约80人,最高寿者101岁,无恶性肿瘤病例。
华山村人才辈出,走出来一批各行各业的精英。华山村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且富含矿物质,多处优质矿泉水具有的医疗保健功能越传越神奇,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旅游、度假、疗养基地。大华山矿泉中富含偏硅酸,偏硅酸中含有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易被人体吸收,能有效维持人体的电解质平衡和生理机能。
2012年6月高端矿泉水品牌天地精华创立,企业定位是打造“互联网矿泉水第一品牌”,通过立足资源、塑造品牌、独创模式,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大别山基地占地200亩,一期建设投资6000万元,完成年产值2亿元,二期建设投资5.6亿元,全线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50万吨,产值超10亿元规模。计划重点围绕共享水源、家庭水源发展战略,打造F2C家庭水源直供站(厂商到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为实现“让1000万家庭喝上来自大山里的新鲜矿泉”的美好愿景而奋斗。
10:45 游览云峰寺。大华山云峰寺,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华山村,地处舒城、霍山、金安三地交界处。大华山自然风光优美,禅寺、竹海、圣泉、奇石依山取势,曲径辗转迂回,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春天,山花烂温,处处锦绣;夏天,云天飘渺,蓊郁清凉;秋天,层林尽染,晕赭流丹;冬天,玉树琼枝,瑶风素裹。此处仙境山青水秀,翠柏苍松,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形成特有的佛国景观。
云峰寺始建于唐代。据六安史料记载∶古新罗国太子金乔觉於唐永徽四年西渡中国学经修道,首选六安山为道场。但他一坐禅,地即下陷,乃选六安大望山建云峰寺。后金乔觉去九华山修成正果,九十九岁涅盘,肉身不腐,世人将其肉身,供於九华山。因六安有他的圣迹,後人便在番山建一地藏寺,改名为小华山,将大望山改名为大华山。
云峰寺所在的大华山景区内有千亩竹海、古矿泉井和多株70多米高的古枫树,集自然风光、佛教道场于一体,誉为“江北九华”。
11:30 品尝素斋
下午1:30 参观朱蕴山纪念馆。朱蕴山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坚强的革命战士和著名政治活动家,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民革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朱蕴山纪念馆位于金安区东河口镇嵩寮岩村境内,2013年7月18日建成开馆,总用地面积5345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不含辅助建筑),馆藏有朱蕴山生前所用物品、手迹、专著和相关史料、传记等。
朱蕴山纪念馆详实记录了朱蕴山先生的革命生平和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铭刻着意义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拥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民革党员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是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下午2:20 游览双蟾寺;双蟾寺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嵩寮岩村,地处舒城、霍山、金安三地交界处,双蟾寺始建年代不详,宋邵熙二年(公元1191年)已有僧人居住,明代初年,当地朱氏族人又将岩寺变成朱家佛堂。嵩寮岩上至今还存有他的“桃源路”等多处手书石刻。寺殿规模亦有扩大,共造有弥勒殿、大雄宝殿和东、西寮房。此规模一直保持到明末。
清同治元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太平天国的天官丞相朱明升(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第三任主席朱蕴山之父)逃回六南家乡,躲进有寺无僧的嵩寮岩寺中,削发为僧,并改名朱紘,一住就是四十余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已是同盟会会员的朱紘之子朱蕴山成为皖东招抚使,为革命招募大批青年军。1913—1914年间,朱蕴山因父病返回家乡,为践行教育救国理念,在朱氏家族佛堂(现双蟾寺)创办嵩寮学校,亲自担任校长,招收青年学子学习新文化、新科学,以期通过办教育开民智。
建国后,岩寺为公社药场占用。1986年,住持僧常如法师经上级批准来寺重塑佛像,使千年古寺得以重光,始命名为双蟾寺。2006年,常如法师园寂,现主持是释慧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