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安区望城街道安丰社区,每天中午时分,社区内超市里都会出现一个略显青涩却专注认真的身影——16岁的孤独症少年小解穿梭在货架间,仔细地整理货品、将一件件商品码放整齐。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不仅为他打开了接触外界的窗口,更承载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殷切希望。 大龄孤独症青年的就业之路布满荆棘。一方面,社会对孤独症认知存在偏差,许多雇主因不了解病症特点,担心他们难以适应职场节奏;另一方面,特殊群体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沟通协作、任务执行等方面存在天然短板。这些困境如同无形的高墙,将无数“星星的孩子”与社会发展的轨道阻隔开来,也让像小解这样的家庭陷入长期焦虑与迷茫。
“这些年,我们带着孩子辗转各地做康复训练,四处打听就业机会,可现实总是一次次泼冷水。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却看不到他未来的方向。”小解的母亲刘会芹眼眶泛红,声音哽咽,“感谢社区积极协调、牵线搭桥,给了孩子一个证明自己、融入社会的宝贵机会。”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超市主管梁宗菊决定为小解提供一个实践机会。“刚开始我们也有顾虑,担心他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梁宗菊指着墙上醒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但社区不仅帮忙制定了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还安排志愿者全程辅助。现在小解不仅能按时完成铺货任务,还会主动整理货架,街坊邻居看到他认真工作的模样,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据安丰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驰介绍,辖区内共有40余名孤独症孩子。为帮助这群“星星的孩子”更好地成长,社区推出“安‘星’守护”项目,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全龄段守护”模式。该模式打破传统帮扶局限,构建起“小龄干预+大龄就业”“公益服务+商业实践”的双轨支持体系,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联动社会力量,搭建起集社会化训练、融合教育、就业帮扶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为特殊群体量身定制成长空间。
“目前,我们正在筹建洗车坊、小型包装等辅助性就业实践基地,以实践检验特殊青年的职业能力。同时,推行‘柔性就业’机制,通过弹性工时、家长陪岗等灵活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就业门槛,让‘星星的孩子’通过劳动实现价值、融入社会。”张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