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26|回复: 0

唐诗故事“画眉深浅”,及其唱和诗的解读〔35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著名诗人张藉与后进诗人朱庆余其人
“画眉深浅”是中唐著名诗坛佳话。故事人物都是非凡的角色,他们两人中,考生朱庆余为了参加科考,提高知名度,写了行卷诗“画眉深浅”,献给水部员外郎张藉;张大人回《赠朱庆余》,以诗代信作答,结果,经他鼎力举荐,朱考生登科入仕,又成为知名诗人,事情的前后,组成了一个完美的“画眉深浅”诗歌唱酬的故事。这是唐代才子与才子之间的诗坛佳话,充满人生智慧,洋溢生活情趣,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张籍.png
张籍
这位张藉大人〔772—830年〕,和州乌江人,27岁进士及第,历任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国子司业,有《张藉诗集》8卷等,存诗480多首,他和白居易一样,是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在诗坛有极高地位,与文坛泰斗韩愈齐名。他德高望重,为人诚恳,社会名流韩愈、白居易、刘禹锡、裴度、李贺、孟郊、王建等,都是他的朋友,非常有话语权;他又乐于助人,提拔后进,深得世人尊敬。
朱庆余.png
朱庆余
而故事里的考生朱庆余〔生卒年不详〕,越州人。宝历2年〔826〕,经张藉举荐,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著作有《朱庆余诗集》,《全唐诗》存其诗两卷,诗才杰出,名句颇多,为中唐知名诗人。当年他赴京赶考时,邂逅了张藉,便呈上自己的行卷诗。
张藉读了他的行卷诗,大加赞赏,并亲自精选26首诗,郑重地向外推荐,“时人以藉重名,无不缮录讽咏”,很快满京城都流行起朱庆余的诗,让他有了好的诗名。只是张大人实在太忙,一时忘了回信。
《张籍诗集》.png
《张籍诗集》
二、朱张之间“画眉深浅”唱酬诗话
考生朱庆余献出行卷诗后,也听到了京城士人对他的评议,他是又开心又紧张,但还是不放心,焦灼地期待着张大人的回信,想听到老师的具体意见。
他等啊等,等到春花谢,又等到秋月白,眼看将近科考了,也始终没有等到回信。于是,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写了一首七绝《闺意》,把心思委婉地表达出来,再作行卷,向张大人打探消息。
这首《闺意》诗,后人给加上副题,标题是《闺意,为近试上张水部》,全诗为: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写得很成功,后来入选《全唐诗》,公认是行卷诗的经典,又是经典的比体诗。
张藉是著名诗人,擅长写比体诗,朱庆余写比体诗,还是向他学习的。他看到考生的比体诗写得好,心里特别高兴,同时,为了让考生放心,他立即也用比体,写了一首七绝,以诗代信,《酬朱庆余》: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这对师生的唱和诗,太般配了,考生唱老师和,一个问的含蓄,一个答的巧妙,词意清新,曲折委婉,充满智慧,洋溢情趣,又精彩又经典,一经传开,便引起轰动效果。
从此,朱庆余的声名大噪,成为知名诗人;接着,就在这一年的会试中,他又一举登科而跻身进士,这对师生的这段唱酬诗话,也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朱庆余诗集》.png
《朱庆余诗集》
三、师生俩“画眉深浅”唱酬诗解读〔上〕
考生朱庆余的《闺意》是比体的行卷诗。
所谓行卷诗,简称行卷,是唐代科举制度下的特殊现象。唐代在科考会试前,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应试考生将自己作品〔开元后主要是诗歌〕编成卷轴,称为行卷〔诗〕,呈送给达官名人,请求赏识与宣传,并推荐给主考的礼部,期望能增加及第的希望,或争取更好的上榜名次。那时考生向名人行卷成风,是公开的社会行为,朝廷对此也有认可的一面。因此,在科考制度还不那么严格的唐代,考生本人在考试中展露才华固然很重要,但有人赏识与推荐则更加重要。当年在科考前,王维献诗九公主而中状元,是呈送行卷诗的典型,而陈子昂行“毁琴会友”之计而扬名,大概就是呈送行卷诗的雏形。
这次朱考生是在行卷诗得到张大人首肯后,再次呈送行卷《闺意》,多少还有点不好意思直接说,于是,他采用了比体,含蓄的向大人询问。
这种比体,是一种诗歌体裁,专指通篇运用比的表现手法,即用比喻或比拟写成的诗歌。因此,用这种手法写成的比体诗,独具特色,表面写的是一件事,而暗里却指另一件事,委婉含蓄,饶有情趣。
朱庆余这首诗的原题是闺意”,他按照古代风俗,成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妇要拜见公婆,描写一幅拜见前夕的洞房初晓闺意图,重点展现了新妇的心理状态,可翻译为:
昨天夜里,洞房里花烛通明,
新妇等待着天亮,去拜见公婆。
她精心打扮后轻声问丈夫:
我画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合适?
全诗以“入时无”为诗眼。这是因为新妇初拜公婆,能否给公婆一个好印象,讨得公婆的欢心,这是事关自己一生顺遂的大事,可是,打扮得是否时髦,画眉毛的颜色浓淡深浅“入时无”?她自己心里还没底,必须特别小心,于是,她便羞答答地低着头,首先问问丈夫。
在诗中,朱庆余把自己写成新妇,风情万种,楚楚动人,温婉而又羞涩,如果仅从表层意思看,这是一首上乘的闺意诗,但是,副题却“为近试上张水部”,又明示这是一首比体的行卷诗。
画眉深浅入时无.png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早先已向张大人行过卷,也已得到张大人的赏识与推荐,但毕竟还未科考,现在“近试”了,他担心自己作品还不完善,尚存不符合主考要求的地方,因此,他又写了这首比体诗,以新妇自比,以姑舅〔指公婆〕比主考官,把张大人比为新郎,而将自己对人生前途的期待比喻成新妇对今后家庭和谐幸福的期待,来征求老师张大人的意见,从而使自己屈己求人的行卷手段变得委婉含蓄,风情万种了。
四、师生俩“画眉深浅”唱酬诗解读〔下〕
张藉是写比体诗圣手。他接到考生的《闺意》后,也用比体写《酬朱庆余》,以诗代答。
张藉的这首比体诗,可翻译成白话:
她是一个刚刚梳妆打扮,从风光优美的鉴湖中走来的采菱姑娘,
她知道自己很美,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考量起来。
别的姑娘尽管穿着精美的齐纨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
唯有这位采菱姑娘才艺双馨,她的一曲菱歌就价值万金。
朱庆余是越州人,在这首比体七绝中,张大人刚好把他比成采菱越女,又将齐纨比成别人的平凡作品、将菱歌比成朱庆余的优秀作品,前两句巧妙地回答了朱庆余的提问,后两句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朱庆余的赞赏,喑示他具有真才实学,只要从容准备,沉着应考,不必为这次科考担心。
“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女本来就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这是比喻朱庆余先天素质高,又有后天的勤奋积累,是德才兼备、才艺双馨的人才了,为他在考前鼓劲打气。
这一对老少真是好知己,一个委婉地问:“画眉入时无”,含蓄到极致;一个也用比喻答:“明艳更沉吟”,巧妙到极致,张大人“不著一字,巧妙助力”,促成朱考生从容准备、信心百倍上考场,沉着应试、稳扎稳打求登科。这是张藉出于公心,其实也有他自己的影子。
一曲菱歌值万金.png
一曲菱歌值万金
唐德宗贞元15年〔799年〕,他的小老师兼诗友韩愈,就是这样对待他的,所以他能顺利登科入仕。现在张藉帮助朱庆余,他的想法,只是做了当年老师为他做过的事而已。他一生尊重师长,结交执友,奖掖后进,不依附权贵,与人总是以道义相交,在社会上有着很高的声望。
当然,朱庆余是凭着真才实学登科入仕的,毋庸讳言,张藉凭自己威望鼎力举荐,也是功不可没的。
五、《画眉深浅》佳话千古流传,历久不衰
关于水部张藉与考生朱庆余的这种师生关系,及其唱酬的情况,反映了中唐文学复兴与繁荣时期的浓郁文化氛围,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上的艰辛与友谊,是一则非常著名的“才子与才子”的唐诗佳话,就叫《画眉深浅》故事吧。
其实,这则《画眉深浅》故事,千古流传,历久不衰,主耍原因固然是这对师生的唱酬两诗,真金美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皆为经典,恐怕与张藉尊师重道,奖掖后进的高尚品德也不无关系。我们为朱庆余点赞,更要为著名诗人张藉点赞!陈存选2025、11、09
参资:360百科《朱庆余、闺意·近试上张水部》、《张藉、酬朱庆余》。
师生唱酬诗.png
师生唱酬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