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38|回复: 0

[百姓杂谈] 我市多维发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皖西日报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夯实平台基础、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成果转化、强化金融支撑等多维举措,全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筑平台,夯实创新根基。我市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成全市首家新能源汽车高端零部件测试基地。同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2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3家,新备案省级众创空间2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13家,各类省级研发平台达151家,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载体。

育主体,激发创新活力。通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我市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今年以来,全市评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243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31家。格恩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氮化镓激光芯片填补了国内产业化空白;明天氢能建成并运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标志着我市产业创新能级稳步提升。

促转化,畅通创新血脉。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我市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今年成功举办2场安徽“双创汇”六安对接专场活动,通过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精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19项,推送投资项目17个、产业化阶段项目9个。鸿安信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自2023年运营以来,已累计提供中试服务185次,成功形成产品型号80余种。此外,与安徽大学等院所的合作持续深化,皖西学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顺利落地,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积极性。

强支撑,优化创新生态。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市设立六安市科创种子基金并完成注册运营,填补了全市在支持初创类企业方面的基金空白。同时,创新推出了“研发保”“成果保”等特色科技金融产品,目前已惠及科技型企业60余家,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