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默的芭蕉》写作背景 《沉默的芭蕉》出自诗集《在远方》,是诗人邵燕祥于1980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优美典雅,感情真挚,曾入选华东师大出版的上海高三语文教材。 邵燕祥 这年4月,诗人刚从“右派”改正、恢复党籍不久,便远离亲朋,到云南旅游。他下榻在竹瓦旅社,傍晚时分风雨乍起,客人有约未来。在寂寞的羁旅中,他独坐窗前,饮酒自慰,当看到雨中芭蕉,淡漠无声,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到远方去》 二、《沉默的芭蕉》原文 芭蕉 你为什么沉默 伫立在我窗前 枝叶离披 神态矜持而淡漠/ 从前你不是这样的 在李清照的中庭 在曹雪芹的院落 你舒卷有余情 绿腊上晴光如泼/ 近黄昏,风雨乍起 敲打着竹篱瓦舍 有约不来 谁与我相伴 一直到酒酣耳热// 呵,沉默的芭蕉 要谈心请拿我当朋友 要争论请拿我当对手 在这乡风雨夜 打破费尔巴哈式的寂寞/ 芭蕉啊我的朋友 你终于开口 款款地把幽思陈说 灯火也眨着眼睛 一边听,一边思索/ 芭蕉,芭蕉 且让我暖了搁冷的酒 凭窗斟给你喝 夜雨不停话不断 孤独,不是生活/ 1980年4月6日 沉默的芭蕉 课题画 三、《沉默的芭蕉》内容和结构 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他远离家乡,驻足边城,在风雨黄昏中,一个人独处时,眼看着窗外的雨中芭蕉,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流逸事,不自禁展纸抒怀,记录此情此景,抒发人生感受,他描绘了一幅幅温馨的生活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蕴含着芬芳的人生哲理,诗情抑扬顿挫,诗句跌宕多姿,幽默风趣,文采风流,韵味盎然,耐人寻味。全诗30行、6节,可分两层。 第一层、前3节,写中心意象芭蕉,并展开联想,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第1节,写雨中的芭蕉。诗一开篇,诗人便撷取芭蕉为中心意象,以呼告法,用第二人称“你”,召唤它出场亮相,并描写它“枝叶离披”的雨中形象;又以拟人法,描写它“神态矜持而淡漠”,赋予它生命与性格的特征。 到了这时,诗人便不是一人独处,而有了一个有形貌、有生命、有性格的伙伴了,大有诗仙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脱胸怀。 李清照的“阴满中庭”画 第2、3节,写诗人的联想,联想到两位古贤,一位是李清照,她生命富贵,情趣高雅,她眼中芭蕉,碧绿富丽,“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当然是“晴光如泼”了;另一位则是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他出身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过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日子,当他看到贵为皇妃的姐姐,赐给他的院落中,牡丹娇娆艳丽、芭蕉绿腊闪翠,便兴致昂然,极口称赞“怡红快绿”,自是与他骄贵处境有关。对于芭蕉,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她俩不同,感受自不一样。在风雨黄昏,约人未来,诗人独酌自饮,“谁与我相伴,一直到酒酣耳热?”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潜滋暗长,油然而生,诗人远离亲朋,客居他乡竹篱瓦舍,一种孤独寂寞、无人对话的羁旅之苦,便跃然纸上。 这一层,诗中先写芭蕉的具象,再写芭蕉的联想,这是用反衬法,衬托诗人一人独处时的孤独寂寞的心情,并赋予芭蕉生命和性格,为后文铺塾。 第二层、诗的后3节,写孤独寂寞的诗人,与芭蕉对话,借物抒情,表达自己豁达脱俗的胸怀。 第4、5节,写诗人在这乡风夜雨之中、寂寞独饮之时,醉醺醺的他,恳求芭蕉拿他当谈心的朋友,而在他酒意朦胧的眼中,雨中的芭蕉果真也完全活跃起来,“芭蕉啊我的朋友,你终于开口”,打破了他费尔巴哈式的孤老独处的寂寞,“款款地把幽思陈说”。 在第6节,诗人写的场面便活跃起来了,“灯火也眨着眼睛”,看着诗人“暖了搁冷的酒”,“凭窗斟给芭蕉喝”。这时候,诗人一边暖满,一边跟芭蕉对话;灯火也“一边听,一边思索”,投入到他俩的谈话之中,前面清静冷漠的气氛完全被打破了,而且“夜雨不停,话不断”, 整个场面充满活力,显得热闹非凡,诗人也一改前面的孤独寂寞心情,变得飘逸脱俗、豁达豪放起来了。 贾宝玉的怡红院匾额 最后一句,“孤独,不是生活”,为画龙点睛之笔,与诗题“沉默的芭蕉”对应,反点其题意。诗人这么写,出人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显示了全诗构思的巧妙:一来表达本诗的题目虽是“沉默的芭蕉”,主人公却原来不是它,而是“不沉默的诗人”,二来升华全诗的内容,揭示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热爱生命,珍惜现在,追求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抒发了诗人豁达脱俗,飘逸豪放的思想感情。 四、《沉默的芭蕉》写作特点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拟人表现手法,赋予“沉默的芭蕉”以生命的特征,又用先抑后扬表达方式,通过前后对比,借景抒情,描写场景,活跃气氛,刻画人物。 诗中,先写雨中芭蕉的沉默具象,再写古代文人笔下的生动具象,后来,在酒意朦胧的诗人面前,诗中又详细地描写了芭蕉鲜活的具象:它“终于开口,款款地把幽思陈说”,如此一来,清冷局面顿时改观,于是,在“眨着眼睛”的灯火陪同下,诗人与芭蕉俩,我斟你饮,“夜雨不停,话不断”,飘逸旷达,充满活力,最后又画龙点睛,反点题意,升华主题,说“孤独不是生活”,卒章显志,为知识分子发声:要珍惜现在,拥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 诗人就是这样,以拟人法,借景抒情,又以先抑后扬法,通过前后对比,描写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塑造了自己的鲜明形象,全诗写得情景交融,跌宕多姿,幽默风趣,文采风流。 同时,这首诗意象鲜明,构思巧妙;化用典故,信手招来,慰贴自然,优美典雅;深情真挚,诗味盎然,具古典韵味,有夜曲意境,充满生活的诗情画意,洋溢人间的温馨芬芳,是一首精巧别致的优美抒情诗。陈存选2025、08、10 参资:360百科《沉默的芭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