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奴娇·鸟儿问答》的写作背景 毛泽东主席的《念奴娇·鸟儿问答》,创作于1965年5月,全词采用寓言形式,以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象征当时的中苏政治斗争,揭露与批判苏共赫鲁晓夫集团的霸权主义、投降主义,以及对科学共产主义的歪曲,申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严正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主席 那个时候,“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整个世界正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自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与苏共赫鲁晓夫集团,开展过一场公开的政治大辩论。苏共中央向我党中央发出一封公开信,歪曲与修正马克主义,攻击我党坚持的马克主义基本原则,公然兜售他们的所谓“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理论,鼓吹建立一个取消无产阶级专政的“没有武器、没有军队、没有战争”的“全民国家、全民的党”。对于苏共这种“三和、三无、两全”的错误观点,我党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连续发表了“九评”,并提出了我党的《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 1963年8月5日,苏、美、英三个拥核国家,又在莫斯科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企图实行核垄断。
罗布泊的蘑菇云 而1964年10月,我国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苏美的核封锁,继法国后成为第五个拥核国家。同时,通过大辩论,许多共产党、工人党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与识别真假革命的能力;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蓬勃兴起,特别是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四海翻腾,五洲震荡”,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形成了一股历史潮流。 1964年10月,我党“九评”刚发表完,苏共高层在赫鲁晓夫缺席时,把他撵下台,但却坚持原来的政治路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仍然存在着修正主义危机。 为了继续批判苏共修正主义,鼓舞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诗人填写了这首寓言词。
《鸟儿问答》 二、《念奴娇·鸟儿问答》原文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三、《念奴娇·鸟儿问答》内容和结构〔上〕 《念奴娇·鸟儿问答》写了一个鲲鹏与蓬间雀的寓言故事,通过两只“鸟儿问答”的形式,诗人采用对比的写法,揭示马克主义者与修正主义者对待战争与和平、对待共产主义等原则问题上的迥然不同的看法。 鲲鹏与蓬间雀,本来都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只鸟儿。庄子说:“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曰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很大的鲲鱼,它的体积大到好几千里;在它变化成鲲鹏时,真不知道它长到几千里了;当它奋而起飞时,那展开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鲲鹏,乘着六月的海风离开北海,它用翅膀拍打水面,会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便乘着扶摇而上的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向南边的大海迁徙。 上阕、10句,就是描写这只鲲鹏的高大壮美形象,并导引出失魂落魄的蓬间雀,用以分别象征中国共产主义战士和苏共赫鲁晓夫集团。 词一开篇,诗人就描写鲲鹏形象:“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它展翅高飞,趁着形如羊角的旋风,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云霄,由此可见,这只鲲鹏脱胎于庄子的鲲鹏大鸟,它展翅高飞,背负长空,翱翔天际,很显然,这是一只高瞻远瞩,魁伟壮美的英雄之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 鲲鹏展翅 庄子笔下的的鲲鹏,腾空于天际,是要到南海去,而诗人笔下的鲲鹏,却不是这样了,诗人接着写道:鲲鹏腾空后,它“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这个时候,它不是到南海去,而是考察人间,它看到的全是人间城市和村落;再仔细一看,到处都“炮火连天”,到处都“弹痕遍地”,武装斗争如火如荼,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看来世界要翻天了;可是它也看到,人间的革命战争,却“吓倒蓬间雀”,雀儿大惊失色地叫喊:“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惊惶逃跑,一副惨相。 鲲鹏英勇无畏,了解世界革命,关心历史潮流,因此,联系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条路线斗争,它既是象征着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的我党战士,那么,萎琐卑微、失魂落魄的蓬间雀呢? 蓬间雀,也典出于《逍遥游》,名叫斥鷃〔yàn〕。庄子说,斥鷃不仅不理解鲲鹏展翅南飞的远大志向,反而自以为了不起,它嘲笑鲲鹏:“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意为,你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了,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你却要飞到哪里去呢?由此可知,斥鷃是鼠目寸光,胸无大志的渺小者,也因此,诗人将它改名叫“蓬间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gif 蓬间雀 诗人笔下的蓬间雀,害怕革命战争,要逃离硝烟弥漫的战场,而由于害怕战争,又发展到反对战争,正是当时苏共赫鲁晓夫集团的主要特征之一,赫鲁晓夫说过,“任何一个小小的局部战争,都会成为引起世界大战的星星之火”,危言耸听,鬼话连篇,因此,蓬间雀当是象征着背叛马克思主原则的苏共赫鲁晓夫集团。 四、《念奴娇·鸟儿问答》内容和结构〔下〕 下阕、10句,描写两只鸟儿问答,并评论“不须放屁”,揭露与批判苏共赫鲁晓夫集团的投降主义和虚假共产主义。 起句“借问君去何方”,为两阕过渡句,紧承上阕尾,由鲲鹏询问,导引出全词“鸟儿问答”的中心内容:“蓬间雀答话”。 “蓬间雀答话”内容之一:“有仙山琼阁”,这是比喻,借指赫鲁晓夫集团鼓吹的“三和、三无、两全”世界,即虚幻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理论,与“没有武器、没有军队、没有战争”的世界,以及“全民国家、全民的党”的政权。其实,人间没有这样现成的“仙山琼阁”,只有经过奋斗,才会有的美好明天,而那些害怕革命的人,是永远没有明天的,因此,这是揭露苏修的理论是空中楼阁,是虚幻的谬论。 接着两句,为“蓬间雀答话”内容之二:“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这是引语,引用鲁晓夫集团勾结美英,于1963年秋天,签订莫斯科条约的事实,从而,揭露苏美两霸企图禁止其它国家进行核试验,妄想实行核垄断,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再接着两句,为“蓬间雀答话”内容之三:“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这条引语是嘲弄赫鲁晓夫的愚妄无知。1964年,赫鲁晓夫在匈牙利演讲,将共产主义社会具象化,定性为:“人人都能吃得上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这是极其浅薄、非常庸俗的解说,愚蠢之致,可笑极了! 最后两句,为诗人对蓬间雀三点答话的评论:“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怎可睁眼说瞎话,谬论连篇,满口胡说!诗人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愤不择言,怒口抨击,真是岂有此理 !既以世界形势天翻地覆、一片大好的事实,驳斥了赫鲁晓夫的谬论胡说,又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惧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胆识,以及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宏大志气。针锋相对,总结全篇,言简意赅,当头棒喝,痛快淋漓,气势磅礴。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gif 《鸟儿问答》手迹 五、《念奴娇·鸟儿问答》的艺术特点 这首词,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巧妙地化用了典故和引语,不仅增强了词的思想性,使得全词内容更加深刻,而且提高了全词的艺术性,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全词的诗情韵味。譬如,融入庄子《逍遥游》的鲲鹏和蓬间雀,构成全词寓言故事《鸟儿问答》,以此分别象征我党我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与象征那些目光短浅、胆小怕事的赫鲁晓夫集团,并通过对比,揭示出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词中诗句“订了三家条约”、“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都是引用了现实中的时事新闻,分别用来揭露美苏的核霸权阴谋,以及讽刺与调侃赫鲁晓夫的“福利共产主义”观点。 全词正是化用这些典故和引语,描写了鲲鹏和蓬间雀两意象,并通过挖掘、提炼与升华,营造了一种气势磅礴、思想深刻的意境,从而彰显出诗人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和崇高人格。 第二,这首词,布局严谨,过渡自然,和谐统一,韵律优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同时,语言犀利,尖锐泼辣,口语入词,不避俚俗,至情至性,痛快淋漓,寓庄于谐,感情强烈,笔力千钧,霸气十足。陈存选2025、03、16 参资:百度百科《念奴娇·鸟儿问答》。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gif 毛泽东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