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仓储基地项目即将投用,不仅解决了产品的储存和损耗问题,而且增加了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2月27日,安徽胜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石磊告诉记者,2023年4月开始动工,合同投资4000万元的该企业一期改扩建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原先数百平方米的小作坊变成了5000平方米的大车间,实现年增产100万打羽毛球和3亿片羽毛球片。由原先村里的家庭小作坊变成企业的大车间,再由农民入股合作社到合作社入股驻村企业,这一系列的变化得益于舒城县干汊河镇洪宕村实施的“村企联营”新模式。
石磊从2016年开始在村里从事羽毛收购、羽毛球制造和销售,用他的话说:“市场看好、政策利好、环境更好!”他的企业与洪宕村搞起了“村企联营”模式。“目前,我们又申请了二期仓储基地项目,预计6月份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公司产值增长20%以上。”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该企业一期厂房的生产如火如荼,二期厂房也在紧张建设中。近年来,随着业务扩展,原有的车间和仓储不够用,受土地要素制约,厂房扩建受阻。去年下半年,干汊河镇党委、政府在了解情况后,通过“村企联营”,帮助其申报了厂房扩建。 “‘村企联营’新模式能够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干汊河镇洪宕村党支部书记周圣明告诉记者,该村8家企业以“村企联营”模式办理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解决周边劳动力就业500余人。据了解,干汊河镇镇域内直接从事羽毛贩运、分捡、切片和羽毛球等相关产品的加工制造企业达60多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实现羽毛产业年产值10亿元。在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中,得知部分企业厂房扩建受土地要素制约,扩能增效受限后,2022年10月,该镇开始探索建立以“村企联营”的模式办理审批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企业投入资金与技术,村集体整合土地资源,村民就近就业,增加集体资产造血增收途径。“截至目前,通过‘村企联营’模式批准使用集体建设用地10宗共57.91亩,帮助胜利体育、林远羽绒等羽毛企业实施厂房扩建项目,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次,实现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受益。”干汊河镇党委副书记方润对记者说道。 “村企联营”如何规范高效运转?方润向记者介绍,该镇搭建了集体经济发展、青年务工创业等服务平台,平台负责人即各小组负责人,由工作能力突出、带头致富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同时选择1名企业负责人和2至3名村党支部书记任成员,负责平台日常的运行和管理,辐射对接35个村,为“村企联营”新模式保驾护航。 据了解,近年来,舒城县出台《舒城县集体建设用地申报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破解“村企联营”用地难题。强化规划引领,夯实“村企联营”空间保障。对乡村旅游、康养等新业态项目,按照“点状供地”模式灵活供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截至目前,舒城县批准入股联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共计147宗1305亩。 “县区部门充分发挥要素保障作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推动联营项目‘拿地即开工’,同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打造‘土地整治+产业融合’示范片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舒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孔海波说。(记者 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