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68|回复: 0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小门牌”作用大 知民情解民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一块门牌、一条热线、一张条码,把服务群众串在“链”上,让大事小情亮在“屏”上,诉求办理落在“质”上,以“基层善治”夯实“乡村之治”。
  “水渠即将疏通,我们心里踏实了!”2月18日,裕安区罗集乡金湾村村民王乐兵看着屋后排水管道的施工现场,难掩欣喜。
  蛇年春节前,王乐兵按照张贴在自家大门上的“小门牌”图示,向“书记帮您办”平台反映排水渠淤堵、影响春耕生产问题,诉求很快得到回应。目前,罗集乡党委政府已安排施工人员着手解决。这正是裕安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打造“书记帮您办”平台的生动实践。
  该区以“小门牌”撬动“大治理”,让群众诉求反映在“家门口”、处置在“村门口”、解决在“乡门口”,探索出一条“基层善治”新路径。截至目前,罗集乡已为全乡8525户常住居民张贴“书记帮您办”门牌。
  “小小门牌”,打造“基层治理新典型”
  王乐兵家的家庭门牌看似普通,却内含“玄机”。门牌上印有微信小程序二维码和热线电话,群众只需扫码或拨打电话,就能随时随地反映诉求、监督干部、建言献策,民意诉求直达乡村两级书记案头。
  党建引领,创新载体,夯实责任。如今,罗集乡15个村8525户常住居民家门口,都张贴着醒目的“书记帮您办”家庭门牌。这一举措源自2024年初,裕安区委书记董永来领衔推动“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结合乡党委书记陈平帮从浙江沉浸式跟学的成果转化,裕安区在罗集乡试点打造“书记帮您办”平台,推行“一牌通办”基层治理新模式。
  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经过前期程序开发和门牌制作,2024年9月,罗集乡在杨公村等3个村开始试点。一户门牌制作只需6元钱,投入少、作用大,群众进出能看见,掏出手机能扫码,拿起电话能拨打。栗树村栗树村民组鲁延安高兴地说:“这是专门为我们群众服务的好门牌!”
  杨公村画眉组的砂石路铺设,是平台首单民情诉求的“破题之作”。去年9月15日,村民王程友拨打热线反映出行难,乡分管负责人和村党支部书记很快来到画眉组。经现场勘测和协商,一条砂石路的修建方案得到敲定,春节前完工的承诺写入督办清单。
  春节前夕,画眉组的砂石路顺利铺设完成。这条平整的砂石路,成了群众返乡的“暖心路”,更成了干群共治的“见证路”。村组群众纷纷感慨“门牌挂上墙、干部到现场!”
  当年10月,“书记帮您办”平台在罗集乡全面铺开。“门牌巴掌大,一头连着民情,一头系着责任。”在罗集乡党委书记陈平帮眼中,这块“小门牌”不仅是收集民情民意的“服务窗口”,更是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责任标尺”。
  “书记帮您办”平台运行不到半年,收到群众诉求237件,已办结232件,办结率达97.89%。这一基层治理的“裕安效率”背后,是“三责协同”机制的强力支撑:党组织书记负“领办交办督办帮办”的首办责任,包片干部负属地主体责任,职能站所负主管责任,形成了“民情收集—分级处置—跟踪问效”的完整闭环。
  “线上线下”,服务群众“点对点”
  如今在罗集乡,“书记帮您办”平台正以“线上+线下”协调模式,为群众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大抓基层,贴近服务,精准治理。平台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推行“扫码+热线”的双通道模式。年轻人通过微信小程序“指尖”提交诉求,老年人则可通过24小时热线电话“一键”解决问题。
  去年11月初,罗集村村民杜安中因牙疼难忍,拨通了平台热线电话求助。村干部迅速上门,了解到他因身体原因无法前往医院治疗,立即联系村医上门为其救治,并帮助购买药品。杜安中事后逢人便说:“没想到一个电话,村干部和村医就真的上门了。”
  “线上”反映、“线下”办理,已成为“书记帮您办”平台的常态。清凉寺村雨水管道破裂,兴隆村路灯缺失,云水村入户道路不畅……群众在平台反映的各类诉求,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精准办理。
  陈平帮介绍,平台通过“线上”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诉求,“线下”采取工作人员与群众“当面沟通”方式,不断提升诉求办理质效。他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事结心了’。”
  自平台运行以来,所有诉求均能得到“四个当日”保障:当日批示、当日交办、当日处置、当日回访。同时,达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要事无越访”。这种高效便捷的基层治理机制,让为民服务跑出了“速度和温度”。
  1月27日,农历除夕前一天,栗树村的鲁延安因承包工程工资未结清而愁容满面,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平台热线求助。接线员迅速呈报乡党委书记,其当即明确由责任领导与责任站所负责人出面,召集劳资双方当事人会商。经过协商,当天工程方就为鲁延安等32名农民工核算兑现了近70万元工资。工资结清后,鲁延安兴奋地说出了前文那句话。
  “四治融合”,解锁乡村善治“密码”
  “从‘扫码’到‘热线’,从‘线上’到‘线下’,几元钱的小门牌背后是自治、法治、德治与智治的深度融合。”裕安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李兵说。试点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多次深入罗集乡,具体指导门牌制作、系统运行、处置机制以及未来门牌功效的智能化等细致问题,进一步提升“书记帮您办”平台的运行质效。
  靶向沟通,注重质效,强化认同。通过这一平台,群众不仅能反映诉求,还能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乡村“自治”活力更加强劲。如今,95后的栗树村党支部书记韩鹏,在每次上门解决群众诉求的同时,还利用“上门”的机会,为群众开展技能辅导、普法教育、乡风文明等知识普及,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也拉近了与全村718户群众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罗集乡在设置门牌时,对党员身份的群众进行标注,结合“亮身份、做表率”活动,督促其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将群众通过平台参与基层治理情况纳入“积分考核”中,乡村文明风气愈发浓厚。
  “智治”,让基层治理更高效。过去,乡村干部常常“追着问题跑”,如今,数据“带着问题来”。通过梳理平台收集的问题,罗集乡党委政府采取分类处置机制和复盘分析机制,基层治理正逐步从传统“救火式”转向高效“预防式”。
  “反映更便一点,距离更短一点,解决更快一点。”兴隆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军与群众打了15年交道,提到平台的作用,他很是感慨:平台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反映诉求,而村干部也能根据诉求,精准开展上门服务与治理工作,如今的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书记帮您办”基层治理平台,在解决群众诉求的速度方面,提升了党委政府关心群众的温度;在提升党委政府关心群众的温度方面,拉近了干群之间的维度;在密切干群之间的维度方面,提升了基层治理的高度。罗集乡已连续四年未发生越级访,2024年该乡因信访形势良好,被裕安区委评为“效能优胜单位”;该乡还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三级平安乡镇。
  经常“面对面”,时时“心连心”。正如裕安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所说:“这块小门牌,正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连心桥’,基层善治的‘金钥匙’。”下一步,这一模式将在全区推广运行,为更多乡村带来善治新气象。(记者 郑策 张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