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2281|回复: 5

今年怎么干?六安市直单位一把手“晒干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市上下
将发扬老区敢打硬拼的斗争精神
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推动六安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让我们跟着市直“一把手”
一起向未来


市发改委
党组书记、主任 朱晓琳
全力助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
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29.jpg

市“两会”为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谋划“十五五”良好开局,擘画了蓝图、明确了目标。市发改委将充分发挥综合参谋部、创新实战部、改革推进部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锚定“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围绕打造六安版“三地一区”、推进“三个往前赶”“两个走在前列”等中心工作,挺膺担当、加压奋进,全力助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扩投资。围绕“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支持领域和投向,加强项目谋划和资金申报。完善重大项目分级分类调度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员化调度推进、全要素跟踪保障,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0个以上、竣工10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增动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氢能及燃料电池、氮化镓宽禁带半导体、航空装备及材料等领域,加快申报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低空经济,谋划拓展应用场景。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


强合作。高起点编制六安市与上海市对口合作规划(2026-2030年)。推动金安区与合肥市瑶海区、庐江县共同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编制《鄂豫皖三省毗邻地区黄冈信阳六安三市一体化协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促改革。健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机制。针对居民气价及时进行疏导,建立居民气价联动机制。同时,围绕小切口,进一步完善公用事业价格机制。


保民生。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住管好“皖西粮仓”。统筹做好能源平衡保障、煤电油气供应、负荷管理等,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快实施民生实事,强化重要商品保供稳价,持续做好“惠民菜篮子”运行。


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
党委书记、局长、
市政府国资委主任 费小松
笃行实干勇担当 提质增效惠民生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31.jpg

“2025年,市财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深化财税和国资国企改革,防范化解风险,为六安高质量发展作出财政贡献。”六安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局长、市政府国资委主任费小松对2025年的六安财政工作信心满满。


优化财政收支管理。积极培育和拓展财源,依规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确保财政收入有质量、可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人为出,实行均衡支出、精准支付,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资金分配下达,尽早发挥政策效益。大力提振消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扩大有效投资,精准谋划项目,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政策支持。用好专项债券支持收购闲置存量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和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平台公司深度参与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实现融资平台转型成为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推动国有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争取更多上海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落户六安。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强化财经纪律监督,深化与巡察、审计等监督协同贯通,形成监督合力。加强“三保”支出预算执行监控,确保“三保”按时足额支付。积极争取一揽子化债政策支持,推动金融支持化债政策有效落地。加强对担保、小贷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强化风险排查、隐患处置、宣传教育等做好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工作。
 
推动扩大信贷投放。督促各家银行抢抓中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各类信贷资源向六安倾斜,激励各家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推进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围绕六安主导产业,争取与省级母基金合作设立产业类基金,壮大耐心资本。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  赵锦文
在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中彰显人社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33.jpg

2025年,市人社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大力抓好就业创业工作。推深做实“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常态化开展“送工进企”专项行动,推动“就业在六安”品牌建设,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健全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推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打造阶梯式创业培训模式。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稳妥有序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按时发放各项社保待遇。精准实施“数据找人”计划,不断提升社会保险参保率。常态化开展社保基金风险防控检查,筑牢社保基金安全网。

着力做好人事人才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专家服务基层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提升基层专技人才素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技能培训、技工教育,推动校企合作。健全人才“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资福利等工作。

全面推进劳动关系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切实规范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劳动用工。加强多元化解,全面落实“劳动维权+就业帮扶”工作模式。加大裁审衔接,提高调解仲裁质效。持续落实根治欠薪“1+2+3”工作举措和“5+”工作机制,确保各类欠薪线索“月月清”,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市文化和旅游局
党组书记、局长  秦国伟
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35.png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过去的一年,六安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逐步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今年两会期间,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国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市文旅局将立足市委打造六安版的“三地一区”总体定位,科学布局全域旅游,持续擦亮“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品牌,奋力谱写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和高品质旅游强市新篇章。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编制实施《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推进交旅、水旅、农旅、商旅、林旅等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大别山、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片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文章,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奋力打造全国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最美“后花园”。


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支柱产业。加大文旅产业“双招双引”力度,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文旅项目,引导民宿“两化三改造”,筑牢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加强城市公园、历史遗址等开发运营,推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业态融合、产品迭代、场景焕新。


深挖红色资源,彰显旅游价值。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影响力,推进研学旅游     全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继续办好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用镜头续写红色故事。


保护传统文化,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梳理挖掘、研究阐释,体系化回答“何以六安”等历史文化探源课题。开展六安茶文化博物馆、六安汉代王陵墓地考古遗址公园、皖西博物馆改陈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文化“两创”,提升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等品牌活动影响力。


加强优质供给,打造文化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四季村晚”“好戏六安”等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推出更多接地气有人气、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佳作。


提升服务质量,筑牢本质安全。深入开展“极致服务看六安”安全服务体系化提升行动,推进文旅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本质安全水平。以高品质服务、高颜值环境扮靓文旅窗口形象,增强游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市场监管局
党组书记、局长 金敦雍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38.jpg

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做好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确保监管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与改革开放举措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市场监管方式和手段,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作出市场监管新的贡献。


全力优化市场环境。持续开展容缺办、零证办改革,推动“一人多户”专项核查相关工作。序时推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


推进两个强市建设。着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稳链强链效能。进一步提高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实效,夯实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工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商标品牌建设工程。开展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六安瓜片”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


加快提高“三品一特”监管能力水平。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建设,强化药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化特种设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


大力整治损害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促进监管执法公平统一,聚焦民生领域,持续加大广告、网络交易、价格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切实破解消费领域痛点问题,凝聚消费环境建设共治合力。


市林业局
党组书记、局长 张善忠
奋力写好“红色六安”的“绿色答卷”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40.png

红色是六安的底色,绿色是六安发展的靓色。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土绿化成效明显,林业资源保护严格,森林灾害防范到位,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林业项目谋划有力,林地要素保障到位,林长制改革走深走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年度林业保护发展目标任务。

结合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六安林业工作都有那些重点工作安排?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善忠,他表示,2025年,六安市林业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争先进、做示范”的目标,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林业治理、改革、发展并重,努力打造好老区振兴发展的绿色基石,让六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奋力写好“红色六安”的“绿色答卷”。

全力实施绿美江淮行动。贯彻落实绿美江淮行动方案,力争完成26个绿美村庄、12个绿美乡镇创建任务。积极推进皖西大别山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完成年度营造林计划。

坚决守好林业生态底线。完善自然保护地、湿地联合巡护监管机制,加快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森林督查和打击破坏湿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四化”管理制度,扎实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牢牢守住林业生态底线。

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围绕木竹加工、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产业,大力培育、招引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各级以竹代塑、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林业项目。充分利用与上海市对口合作机遇,结合旅游强市建设,加强项目和资金统筹,全力做强一产、做精二产、做活三产。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核心问题,坚持从小切口试点突破,通过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健全林业金融服务,深化“场村合作”,推进“耕地下山、林地上山”试点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六安林业高质量发展。


市医疗保障局
党组书记、局长 吴宗胜
锚定医保根本任务
持续赋能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42.jpg

“2025年,六安市医保局将以锚定医保‘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医保综合改革,持续优化医保基金运行管理,持续顺应参保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保服务管理新期待,持续赋能定点医药机构和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守好用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两会期间,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吴宗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5年,市医保局将重点围绕以下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优化医保基金运行管理。持续完善县域内医共体包干管理和城乡居民医保费用总额控制“双控”管理模式,健全“月度预拨、即时结算、跨区域共济、月度审核、年度清算”机制,坚决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

二是持续顺应参保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保障新期待。做好省级统一基金支付范围和城乡居民待遇调整两份文件的政策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意见,持续深化参保人员就医服务管理和低收入人口医保定点管理两项服务创新工作。

三是持续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落地落实好DRG2.0版分组方案,积极探索基础病组预算总额控制、检查检验和药品耗材占比费率调控、国谈药品DRG激励等改革举措。在全面落实国家、省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市级普通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尽快实现普通医用耗材市级带量采购全覆盖,不断推进医保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四是持续优化医保服务管理。继续推进医保“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行“全市通办”,持续深入推进医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扩大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范围,协同推进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发展。

五是持续保持打击医保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继续坚持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全覆盖,加强智能监管子系统应用,建立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和全量费用智能监管审核闭环管理机制,着力优化医保基金使用管理和监管生态。

六是持续加强医保系统能力建设。继续深化“领导服务日”制度,健全局机关工作专班协同配合机制,坚持每周一次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每月一期“医保政策小讲堂”、每季度局领导班子带队赴县区走访调研“三个一”工作机制。实施全市医保系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服务高效的医保队伍。


市总工会
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张志胜
扛牢工会使命担当
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44.jpg


“2024年,在省总工会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六安市总工会聚焦主责主业、突出抓主抓重、务求创新实效,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两会期间,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志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5将扛牢工会使命担当,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继续为职工送温暖、谋福利。


2025年市总工会将重点围绕以下工作安排:


聚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首要政治任务,扛牢工会使命担当,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巩固深化县级工会加强年成果,以创新案例为抓手,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聚焦大宣传格局建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工作即宣传,真正做到大事大家大力大声,推动工会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同频共振,筑牢职工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按照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要求,谋划做好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


聚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动员职工建功立业。持续加强与上海对口合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产改中发挥作用,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切实发挥工匠学院作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体系,加强劳模和工匠选树宣传,培育壮大“皋城工匠”队伍。


聚焦工会维权服务职责,推动职工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打造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点关注困难职工生活,深化“两节”送温暖工作,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工会组织覆盖面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
党组书记、主任  陈斌
重点工程建设冲刺“十四五”收官之年

微信图片_20250113140147.jpg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市重点工程处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应势而为、乘势而上,立足重点工程建设主责主业,聚焦打造六安版“三地一区”,誓将蓝图变美景,奋力开创六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项目建设中争做先锋。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工作效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为推动中心城区重点工程建设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在六安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争做先锋、争创佳绩。

在项目建设中勇挑重担。健全优化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加快六安中心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市政交通网络体系,围绕南华路上跨G312及接线工程、冬青路等续建项目以及2025年五里墩大桥拆除重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等新建项目,聚焦项目建设过程质量管控、安全生产监管和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强化日常调度和管理,科学合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一批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疏通城市建设“脉络”、增强城市发展“内涵”,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享受城市建设成果。

在项目建设中砥砺初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民生需求,主动破瓶颈、解难题、促发展,到项目一线化解矛盾、化解风险;树立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焦点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加大项目一线跟踪、协调、服务、督促力度,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改革、勇毅进取、坚定前行,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进一步重视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有序的施工环境,助推项目高质量发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六安篇章贡献重点工程力量。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综合报道

     
发表于 2025-1-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撸起袖子加油干
发表于 2025-1-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加油
发表于 2025-1-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推动六安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表于 2025-1-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力助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
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发表于 2025-1-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