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爱生命》写作背景与主题 1968年,文革初期,郭路生〔食指〕针对当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社会背景,在广大知青生活困难、理想接近破灭时,他写了励志诗《相信未来》,高唱“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奋斗下去,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被尊为“知青诗魂”。 在演讲 十年后的1979年,文革刚刚结束,正值社会思想的转型期,诗人总结人生经验,又写了《热爱生命》,作为《相信未来》的姊妹篇,公布于世。 这首诗是以广大知青的精神困境为背景,诗人结合自己的插队经历,以及所患的精神分裂症,根据切身的生命体验而创作的。 诗人在《热爱生命》诗中,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坚毅刚强、执着热烈,用一种近于悲壮的情怀告诉世人,他的人生宝典,就是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管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屡败屡战,百折不回,顽强地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做人生的赢家。 课题画 二、《热爱生命》原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但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私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作为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曰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 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三、《热爱生命》内容和结构 这也是一首四行式自由体抒情新诗,全诗28行、7节,可分三层。 食指诗歌研讨会 第一层、前3节、12行,诗人写他的个性,就是顽强地热爱生命与执着地追求未来的人生。在这里,诗人选择带着痛苦悲哀色彩的意象,如“葛藤、碑文、砝码”等,表达对生命的执着热爱和顽强追求。他认为,痛苦是生命的本质特征,人生在世,一帆风顺者甚少,难免会有挫折,即使身处困顿,仍须坚韧不拔,经受磨难,甘心吃苦,执着地追求信念,顽强地奋斗不息,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台天平的话,那么用他经受的痛苦作砝码,就能称出他的人生价值,因此,我尽管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却依然在执着地追求生命,我要以不屈的精神为时代树碑,让后代以我为榜样,去努力地热爱生命、追求未来。还以“反复私语、我下决心、我有信心”这些提示语,来表达意志与信念,一再强调,必须无惧痛苦,挑战人生,热爱生命,从而,概括了层意,揭示出主旨。 给读者签字 第二层、第4至6节、12行,诗人回顾他人生道路上的艰辛,补证他无惧痛苦,挑战人生的经历。诗人在这里,首先,选择“曲曲弯弯、荒草野径、曲折小路、顽石棱角、拦路荆棘、冬天风雪,饥饿寒冷、夏天毒曰、烈火灼热,以及流浪儿、乞丐”等表达荒凉恶劣的词语,或比喻、或直陈,借物载情,寓情于形,客观地描画他所处的人生环境的恶劣,居无定所,无从庇护,无依无靠,极其艰苦,很易受到世人伤害,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得了的艰辛,构筑了全诗直白炽烈、深沉悲壮的基调; 其次,又从主观角度着笔,其实,他是长年患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连常人也不如,可是,如此羸弱不堪的他,却“赤着双脚、光着脊背、一步一血痕”,“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历尽艰辛,挑战人生,坚持理想,无惧痛苦,无怨无悔,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样滴血的描写,看似夸张,确是实录,概括了诗人的坚韧毅力、苦难人生。 在福利院 第三层、第7节、4行,诗人介绍他取得成就的根源,就在于顽强地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人先总结自己的个性,说他在向命运挑战时,用转折复句强调自己性格顽强,“虽屡经挫败,〔却〕决不轻从”,而是屡败屡战,愈战愈勇,永远不服输;然后水到渠成,总结人生经验,提炼全诗主题,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生哲理:“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毋庸置疑,这是诗人历尽沧桑,万象归怀后,总结出来的带血的人生宝典。 四、《热爱生命》写作特点 那首《相信未来》,针对当年艰难现实,直击惨淡人生,诗人反复宣示,顽强表达,要坚守希望、恪守信念,要相信未来、追求理想,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首写于十年后的《热爱生命》,跟《相信未来》一样,仍以知青精神困境为背景,而诗人结合自己插队经历与精神病痛,根据切身的生命体验而创作的,重在介绍他之所以顽强地挺过来,并坚持活到现在,〔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根源就在于:执着地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在内容上逻辑上,两首诗自有因果事理关系,故称姊妹篇;在写法和结构上,也大同小异。 在研讨会上 首先,这首诗也是自由体新诗、四行式、28行、7节、分3层,诗人先写他执着地热爱与追求生命,提出人生命题;再回顾十年来他是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辛,以他无惧痛苦,挑战人生的悲壮经历为论据,解答人生命题;最后诗人说,正是他屡挫屡战,从不轻从,所以他活到现在,他的人生宝典“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逐层陈述,层层推进,合乎逻辑,高调总结,篇末点题,完美收篇。 其次,客观上,全诗意象滴血孤独,色彩凄凉悲哀,可是诗人大力投入主观意识,顽强拼搏,固执坚守,屡挫屡战,决不轻从,在主客观因素的鲜明对比、与强烈冲突中,全诗意境发生逆转,信念战胜艰辛,毅力挑战人生,相信未来,追求理想,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因此,全诗悲壮而不悲戚,凝重而不沉重,感慨而不感伤,迷惘而不迷惑,直白炽烈、深沉悲壮,完成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肯定,是滴血的呼唤、痛苦的呐喊,是一曲深沉丰沛、坚毅顽强的生命之歌;又是含泪的微笑、智者的慨叹,是一曲屡挫屡战、拼搏奋进的英雄凯歌,堪为我国当代诗歌的精神坐标之一。陈存选2025、08、24 参资:百度百科《食指·热爱生命》。 夫妻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