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43
- 知名度
- 点
- 家乡贡献
- 点
- 性别
- 保密
- 皋城币
- 个
- 银格子
-
|
近期,由安徽省文物局指导,安徽省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启动。 皖西博物馆精心推选的春秋鸟纹铜盖鼎、春秋子汤铜鼎、战国六山纹铜镜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价值,通过多轮遴选,成功入围150件(套)候选名单,展现出皖西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口径26.2厘米,腹径30.5厘米,高30厘米。由盖与身两部分扣合而成。盖平顶,中央置扁条状高拱形钮,周围分立3个曲尺形扁捉手。顶面饰一周窃曲纹,捉手上饰云雷纹。鼎身子口内敛,扁鼓腹,上部附二长方形耳,圜底,三蹄足。腹上部两道凸弦纹间饰一周鸟纹,耳饰圈点纹。 春秋鸟纹盖鼎出土于群舒之地,其形制源于中原地区,发展于山东地区,并逐渐传播至江淮地区,反映了独具本土特色的群舒青铜文化与周边区域文化的联系与互动。 口径13厘米,腹径25.2厘米,残高27.6厘米。由盖与身两部分扣合而成。盖平顶,直壁,顶中央立一小环钮。器身直口,丰肩,扁鼓腹,圜底,下承三兽面有趾蹄足,三兽首造型各异。腹中部以等距饰凸弦纹三周,两只镂空半环耳对置于其间。肩部阴刻十二字铭文:“□膞子汤之□,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这件记有楚国人名的器物兼具群舒小口鼎的形制特征,反映出江淮诸小国在春秋时期陆续被楚国所兼并的过程中,其部分器类和器型被楚选择性地吸收和借鉴,成为楚系青铜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 镜宽平素缘,直径27厘米,缘厚0.6厘米。以六个“山”字纹作为主纹饰,均匀分布在镜钮周围,下方饰有细密的羽状地纹,其纹饰精美、精湛的铸造工艺,是战国时期楚国铜镜艺术的巅峰成就,见证了楚国在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和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研究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次三件(套)馆藏文物成功入围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候选名单,是对皖西博物馆藏品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博物馆多年来致力于文物保护、研究与展示工作的充分肯定。 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将通过客户端网络投票与专家终评相结合的方式从150件(套)珍贵文物中最终决出100件(套)“百大镇馆之宝”。皖西博物馆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后续评选进程,并积极为家乡的珍贵文物投票助力,共同推动六安优秀历史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敬请关注皖西博物馆官方渠道发布的后续投票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