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丰富度假旅游产品业态,着力打造合肥最美“后花园”。目前,建成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1-11月,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30万人次,旅游花费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26.3%。 一、围绕全域提升,发展“度假游” 打造一站式休闲游。加快大别山(六安)悠然南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投入200多亿元,打造体育运动、康养休闲两大核心度假产品,形成主题娱乐、研学旅游、田园休闲、非遗体验、夜间旅游五大支撑产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体验。 建设大别山会客厅。推进张家店旅游度假区提升,建成总投资11亿元的大别山虚谷温泉度假区、总投资5.5亿元的聆心谷温泉度假区,联动皖西大裂谷、大别山石窟、大别山风情谷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观景+温泉+休闲+购物”的康旅融合发展产业链。 培育五大民宿集聚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民宿+生态”“民宿+田园”“民宿+非遗”,建成半山·星云民宿、少间·素心谷、歌谣南山慢居、野有院等精品民宿67家,着力培育淠河右岸、梦享村、洪山寨等5大民宿集聚区。整合农发行资金6500万元,提升完善民宿集聚区游步道、休憩地、停车场、景观小品等设施。 二、围绕乡村休闲,发展“近郊游” “闲置房”成为“文旅村”。采用OEPC模式,引进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将中店镇黄泥店村打造为南山南·梦享村,盘活村66栋闲置民宅和闲置土地,发展民宿、咖啡、花园、餐酒馆、研学基地等10余种业态,带动村集体增收26万元。 “亲子游”成为“新常态”。建成风情亲子乐园、南山草原等近郊亲子游产品,招引江苏景沣文旅集团盘活皋陶文创乐园,增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举办新春彩灯游园会、樱花游园会、“穿越千年”国风表演、超级南瓜艺术节等80余场特色亲子游活动,确保“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花果香”成为“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江淮果岭·十里果香创客基地,以欣沃奇异果园、绿都生态观光园、金土地农庄三个“果岭小站”为核心,培育“水果采摘”“研学果园”“野趣体验”等农旅融合产品,今年以来,累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3200多万元。 三、围绕城市烟火,发展“街区游” “非遗+”传递“民俗味”。聚焦“非遗+”,举办“百姓大舞台周末有戏”“非遗文化展示展演”“红街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演艺活动1500场。月畔湾·火锅公园创新非遗表演形式,推出花船表演、民谣表演、川剧变脸等;毛坦厂明清老街集聚大红袍油纸伞、董大姐酥饺等非遗项目,举办文化年货节,吸引万人现场打卡。 “夜生活”点燃“烟火气”。六安红街文化园发挥“新徽菜、名徽厨”品牌优势,引入近百家地方特色小吃入驻,形成独特夜间消费热点,入选全省“十佳夜游街区”。投资1.2亿元倾力打造月畔湾·火锅公园,特别推出船宴火锅,同时配套“火车集市”和烧烤营地,满足游客味蕾需求。 “商业圈”呈现“时尚范”。山水城市·奥特莱斯打造购物中心、名品街、特色水街三大板块,通过举办大学生青年艺术节、GO物闯关购物节等活动,吸引消费者800万人次,成为市区时尚购物和文化活动中心。异域风情小镇融合徽派系、欧式风格等多种元素,营造浓厚异域氛围,成为集特色餐饮、温泉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202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 四、围绕丰富业态,发展“体验游” 自然景观游。落实“百景提升”工程,东石笋等传统山岳型自然景观推陈出新,建设玻璃吊桥、旱滑、彩虹滑道、消暑漂流等体验性项目,“九十里山水画廊”风景道获评第八届十大长三角自驾游推荐线路。 人文科普游。依托中国航天六安科普研学基地、皖西博物馆、安徽梦幻海洋大世界等景点,推出文化体验、历史通展、海洋科普等系列研学产品21个,今年1-11月,共接待游客84万人次,其中00后成为“研学”主力军,占比约56.8%。 运动休闲游。丰富南山运动休闲小镇、南山智慧跑道等体育业态,举办ITF国际网球金安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活动6场。南山运动休闲小镇先后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等,每年吸引国内外运动员、体育爱好者等超20万人次。
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