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851|回复: 7

合肥六安联手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推出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动力等全系列新能源产品……”“企业主营汽车透镜生产,现具有年产各类光学透镜500万件的制造能力……”近日,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大楼会议室迎来一场特殊的“结亲”活动:13家来自合肥市包河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与14家来自六安市裕安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围坐在一起,围绕产业资源对接达成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样板”。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的万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包河区积极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出政策与服务“组合拳”:一方面,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添动力;另一方面,经常性举办产业链产需对接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目前,包河区已汇聚江汽集团、安凯客车、国轩高科等5家以汽车和零部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形成了技术、人才、场景应用的全链条优势。2024年,包河区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企业产值营收达到103亿元。
  裕安区同样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机遇,依托合肥整车制造产业的主引擎,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承载地,逐步构建起以汽车底盘系统和智能网联系统为主的产业链条。两地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各具优势、互为补充。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我们的主营板块就是汽车铝合金轮毂生产,之所以来六安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正是看中安徽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安徽今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志斌告诉记者,通过产业对接会,认识了很多主机厂的伙伴,大家共同探讨行业新趋势,交流行业新需求,未来共同做好产业上下游配套。
  “今天的活动,为我们深化与包河、裕安两地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平台。这种‘家门口的供应链’,让企业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真正实现‘皖企抱团,协同发展’。”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秘余刚说。
  这场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发挥“搭台人”的作用,推动企业“结对强链”。包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裕安区紧密携手,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建立常态化产需对接机制,支持两地企业互设配套基地、共建研发中心,全力实现‘包河整车’与‘裕安部件’的高效联动。”裕安区相关负责人也满怀信心地说:“裕安区立足革命老区振兴定位,凭借全域土地空间、超低综合成本、高效政务服务等优势,为两地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据介绍,产需对接活动后,包河区、裕安区相关部门将对参与产需对接会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对接进展,力求“链”出实效。
  ·编后·
  政府“搭台”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企业“唱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合肥市包河区与六安市裕安区携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之举,也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两地携手将实现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共赢”的跃升。

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刘静文
     
发表于 2025-5-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gyang12345 发表于 2025-5-9 08:45
安凯汽车原来是不是在六安?

安凯汽车本部一直在合肥,以前好像有个安凯华夏在南门外那边,属于安凯下属一个子公司吧。

点评

安徽省客车总厂垮台,实在是可惜。它的先天条件比奇瑞当时要好得多,不但有政府的“准生证”,手里还攥着“部优产品”的汽车品牌。拿它与奇瑞的轨迹对比,真的无言以对。  发表于 2025-5-9 10:57
     
发表于 2025-5-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凯汽车原来是不是在六安?
发表于 2025-5-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样板”。
发表于 2025-5-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撸起袖子加油干
     
发表于 2025-5-9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就是为合肥的整车做配套。
     
发表于 2025-5-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裕安区真的要主动承接合肥产业链抓制造业发展了。离合肥又不远,不能尽看着金安区搞合肥的产业配套如火如荼而无动于衷。有些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的产业,裕安区的条件还更好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