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临近,聚会临近, 小朋友们聚在一起, 1-2岁宝贝却自己玩自己的,怎么办?
家长觉得,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才正常。所以看到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就很着急。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能力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不会和他人“一起玩”。 他们一般是自己玩自己的,对待其他孩子像对待娃娃、小动物一样,比如帮他们梳头发,把吃的东西直接塞到对方嘴里,抠对方的眼睛、拍打对方,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伤害到对方。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不对啊,我家的孩子挺喜欢跟和小伙伴玩的,喜欢待在小伙伴身边玩,对个别小伙伴有明显好恶。” 是的,但与其说孩子是对小伙伴感兴趣,不如说他们是对对方的玩具、食物、玩的游戏更感兴趣。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独”,自己的东西,别人碰一下都不行;别人的东西说抢就抢。所以可能前一刻还和小伙伴好好的,后一刻就已经打起来了。 说教“分享”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毫无意义。相反,如果家长反复强调“小朋友只是看看,不会拿走,这是你的,会还给你”,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控制权,反而容易降低些占有欲。
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给孩子提供更多接触同龄人的机会,但不强迫他们“一起玩”。 关注孩子在群体中的一举一动,一旦出现攻击他人、争抢玩具的行为立即制止。 虽然孩子还不明白,但还要向孩子解释他的行为会带给对方什么感受,比如,挨打会疼,被抢会伤心。 对于争抢玩具的行为,要教孩子区分自己的、别人的、公共的,以及相应规则:自己的自己说了算,别人的别人说了算,公共的先到先得。
图片说明:所有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烦请后台留言,本平台立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