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石头妈,前不久跟老公大吵了一架,吵完余怒未消,就把事情经过发到我们妈妈群里求声援。
起因其实并不大,不是出轨狗血剧,也不是婆媳矛盾。
那天晚上,石头妈把饭做好端上桌,给儿子盛好饭让他先吃,然后对着老公喊开饭。在沙发上抱着手机葛优躺的老公眼皮也不抬地说:你们先吃,我打完这一局就来。
石头妈虽然很气,但也算习惯了,所以就自己坐下吃。
终于,老公坐到饭桌前,第一件事不是看饭菜,而是把手机背后的支架支起来,开始播放NBA的赛事集锦。
儿子很开心地分享他在幼儿园讲故事比赛中得奖的事情,石头妈马上回应:“宝贝好棒啊,妈妈真为你开心!”得到妈妈的表扬后,儿子又转向爸爸:“爸爸爸爸,我得奖了。”
结果人家呢:“嗯嗯,好的好的。”然后又把眼睛钉在手机屏上了。
石头妈突然怒气冲天:“忽视我也就算了,还忽视儿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伸手就把老公的手机给抓过来,狠狠拍在饭桌上。
一场围绕手机的唇枪舌战就这样展开了。
“儿子跟你说话你没听见?”
“我不是回应了吗?!”
“你那也叫回应?有没有点诚意?我说了多少次了,平时忙就算了,回来了就好好陪我们吃个饭,你哪次做到了?这个家还像家吗?!”
“这不是在陪你们吃饭是在干嘛?我工作累,下班放松一下怎么了?”
“你TM觉得累干嘛结婚生孩子啊,自己跟手机过不就行了?!”
……
不欢而散后,回想这些年来跟手机争宠的日子,石头妈悲从中来,问我们:“我也不奢望能天天腻腻歪歪跟热恋时似的,但是我觉得两个人至少应该好好吃个饭,面对面聊聊天,这才有家的感觉。你们说,是我太作了还是他太过分?”
结果,群里几个女性无一例外地支持石头妈,也有几位则委婉地安慰她:男人压力很大的,玩玩手机也可以理解,人在家就不错了,不要要求太高。
呃,看来真的有很多中国爸爸,都不知不觉地得了一种叫做“移情手机”的病。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是:随时随地手机在手,微信游戏玩得66,老婆孩子形同虚设,七尺男儿行尸走肉。
一旦得了这种病,轻则伤眼伤身,重则伤了家人的心。
可他们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下班都老老实实回家待着,只是玩个手机而已,又没有犯什么大错,至于吗?
但我觉得石头妈老公这样的男人搞错了“陪伴”的真正意义。
并不是你人在,就叫陪伴了,那充其量叫在场。
眼睛看着手机、脑子里想着手机,嗯嗯啊啊、心不在焉地跟家人说着话,请问你尊重家人的感受了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南海北,而是“我们面对面坐在一起,你不看我只看手机”,这真的比什么都让人心冷。
玩手机成瘾的危害丝毫不逊色于出轨,小三还不敢这么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鸠占鹊巢呢,小三跟你打电话联系还得偷偷摸摸呢,手机却堂而皇之光明正大地打着消遣的幌子,牢牢霸占了你在家的全部时间和精力。
要小心,这种病,会像病毒一样蔓延传染,可能会毁掉你的家庭幸福、也毁掉你孩子的未来。 
你听过南京孩子编的这首诗吗? 《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 她在看手机。 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他在看手机。
我过生日,一家人吃饭, 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在看手机。 我对大家说,别看手机了, 他们点了点头,接着看。
哎~~~ 我们要是能变成爸爸妈妈的手机就好了!
我们知道,你们工作很忙! 我们知道,你们有你们自己的事情 可是,请你们每天给我们一点 和你们单独相处的时间。
我好怀恋 小时候你们给我的温暖怀抱! 亲爱的爸爸妈妈, 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这首诗是由南京市一小学的几位小朋友和家长共同创作完成的。创作者之一的黄同学的妈妈回忆说,某天有家长在QQ群里分享了一件“趣事”,孩子的语文作业有一题:用“一……就……”造句,有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我爸爸一进家门,就拿起手机看个不停。”这个回答让爸爸妈妈们十分感慨。
哈佛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 (Catherine Steiner Adair) 建议:在以下七个关键时间,你应该放下手机,跟孩子好好相处。  1、孩子上学前 2、在送孩子去学校的路上 3、接孩子放学的时候 4、孩子从学校回到家的时候 5、当家长下班回到家时 6、家人们共进晚饭时 7、陪孩子睡觉前的时间   当您在接孩子的时候,请不要戴着耳机出现或讲电话或发短信。把手机收起来,把注意力放在您的孩子身上。他们可能这一天过得很不顺利而因此需要您安慰,或者他们想要跟您分享这一天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这是孩子一天中很重要的一个时刻。
当一家人外出就餐时,如果大人常常把孩子晾在一旁,孩子们表面上看上去毫不在乎,但是我采访他们的时候,小孩子说:“可能大人觉得我们很无聊,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可以问我一个问题。” ;青少年则会说:“有时候我会听他们的对话,但他们从来不邀请我加入,如果能跟他们一起聊就好了”。此时,当我们把孩子晾在一旁的时候,我们给孩子的印象是:我们对他们不感兴趣。 爸爸们,你以为自己在陪孩子,可在孩子们的眼里你分明是在陪手机!
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为你玩着电脑,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
看上去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可你却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手机可以50年如一日陪你,和孩子和亲昵时光却会一去不复返。
当我们的宝宝长大了,长到10岁、12岁、16岁,你就会发现:他们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咿咿呀呀地“纠缠你”;不再“无理取闹”地让你陪他;不再像小宝宝一样扎到你怀里撒娇;不再像儿时一样赖在你床头,央求你讲个故事陪他入眠……
也许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会发现:那些孩子和你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那些陪伴手机多于陪伴宝宝的爸爸妈妈们:请把手机放在一边,用更多的时间,拥你们的宝贝入怀;慢慢地体味,真正拥有宝宝的这些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