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场婚礼究竟要花多少钱? 70年代的“体面”婚礼花了600元
“那个时候许多人结婚几乎不用花钱,新人面对毛主席像,由证婚人完成证婚就可以了。” 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结婚成本。到了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结婚时逐渐对大、小衣柜,桌椅等家具进行要求,慢慢过渡到“几大件”的要求。
[70年代结婚三大件] 手表:那时候流行的手表是“上海全钢手表”,价格在120左右,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一人3-4个月的工资了。 自行车:70年代的自行车很少,永久牌自行车150元左右。结婚买台自行车是那时候的时尚,不亚于21世纪结婚买台汽车。 缝纫机:70年代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陪嫁一台缝纫机方便女儿以后缝缝补补。缝纫机应该是那个时代每个新娘子的渴求。
80年代3000元搞定终身大事
80年代谈婚论嫁的时候, “三转一响”、“36条腿”已经被彩电冰箱等家电取代,生活宽裕了,不过房子问题依然难解决。父母家如能腾出一间独立房间作婚房很令人羡慕。
[80年代结婚三大件] 冰箱:80年代的冰箱一般是单开门的,当时的广告“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深入人心。 电视:在80年代,如果谁家的客厅能摆上一个这样的电视机,那可是太时髦了!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里宣告彩电无货,同时出现彩电票。节前能买上一台18英寸彩电可是件大乐事,七姑八姨都要通知到。 洗衣机:80年代初期还需要单位和厂家直接联系购买,当时的是单缸洗衣机,每台价格是150元。价格在当时还是较贵的。作为结婚三大件,洗衣机一般都被尊贵的摆在客厅,精心搭上外罩。
90年代开始为房子发愁
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开始了商品房时代,许多年轻人结婚为房子发愁。但当时装修不贵,1.5万元就能把新家搞得像模像样了。结婚买套新房子在90年代是很少的。90年代初期有不少的单位还有分房,那时候有些单位还要求结婚登记后,才能排进分房的队伍。
[90年代结婚三大件] 空调:90年代家庭安装空调的很少,只有单位或者公司的办公室才有。在结婚的新房安装一台空调是90年代的时尚,不过一般也只是买一台而已,很多人买的是大的立式机,放在客厅里给客人专用。 音响:90年代的年轻人都是流行音乐的爱好者,结婚的时候买个好的音箱是新郎、新娘的共同目标,美其名曰发展夫妇两人的共同爱好。小区里,如果听到谁家突然天天传出震耳欲聋的音乐声,那家八成是刚结婚的。 录像机:90年代,大家已经不满足业余生活是天天看电视了,那时候流行的是“港片”,大街小巷有很多的录像厅,结婚前很多情侣在录像厅里约会看电影,结婚后,买台录像机,改在家里看是更高的享受。
21世纪“老婆”被网友调侃为“奢侈品” “老婆”被网友调侃为“奢侈品” 在杭州娶个老婆究竟要花多少钱?
19楼网站在去年年底针对560对杭州新人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婚车、婚房和装修的费用,杭州人筹备一次婚事平均花费需要220000元。而按2014年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44632元来计算,一对小情侣需要节衣缩食至少存钱3年,才能负担起这笔费用。
在本次调查中,有70%的新人表示筹备婚事太贵,让自己感觉不堪重负,但是真的有勇气选择裸婚的新人占比还不到5%。而在被问到结婚费用的来源时,只有不到15%的新人表示这笔钱可以完全由自己来承担,将近7成的新人都表示结婚需要“啃老”,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儿女结婚依然是他们“甜蜜的负担”。
[21世纪结婚三大件] 房子:是三大件里的重中之重!没有一套像样的婚房,结婚日期就得推一推了。 汽车:汽车渐渐的走入了普通家庭,买一辆汽车给女儿做嫁妆,成为了21世纪的新时尚。 票子:就是钱啦!没钱不好办事,在21世纪,这点体现的比任何时代都要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