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63|回复: 0

刘禹锡的极致风骨与“前度刘郎”精彩佳话〔35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刘禹锡的精彩人生
刘禹锡〔772—841年〕,字梦得,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改革家、哲学家,世称“诗豪”。
其父刘绪为官江南,他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嘉兴度过的。他家学渊源,聪明好学,又师从诗僧,富有诗性智慧,年纪轻轻的,已学业精进,学有所成,崭露出诗人才华。
刘禹锡.png
刘禹锡
贞元6年〔790〕,他离开江南,回到老家,游学两京,拜访贤达,一时间,在知识界获得很高的声誉。
贞元9年,他21岁进士及第,与柳宗元同榜,并再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节度史杜佑掌书记,升监察御史。
他登科后十多年,春风得意,步步高升。贞元21年〔805〕,他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和柳宗元一道,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是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
永贞革新失败后,他被贬边地,任郎州司马,又相继任连州,夔州与和州刺史,度过了23年的贬谪生活。       
宝庆2年〔826〕,他54岁了,才调回洛阳东都尚书省,历任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加检效礼部尚书,最后任太子宾客。这时,文宗、武宗尊老敬贤,让他多领虚衔,位高禄厚,生活安闲,常与诗友唱和,创作多集佳作,为精彩人生增光添彩。
会昌2年〔842〕,病逝洛阳,享寿71,葬于荥阳,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著作有《刘禹锡集》40卷,存诗915首、文200多篇,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石头城》等。
二、刘禹锡的极致风骨与崇高精神
刘禹锡高瞻远瞩,豪迈雄健,具有政治家的胸怀,诗人的睿智和敏锐感知力。
他视野开阔,头脑清醒,乐观坚毅,人生豁达,擅长以逆境中的幽默与讽刺艺术,自我赎救,超脱苦难,升华精神,彰显英迈的诗豪本色;
他坚韧倔强,桀骜独立,百折不挠,从不服输,善于在贬谪中,以生命的韧性,保持其精神的富足,体现了唐代士人哲思深邃的极致风骨。
他的这种极致风骨、崇高人品,反映在他的诗文创作上,表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上,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真正的坚强不是在顺境中的微笑,而是在逆境中依然用豪迈爽朗的笑声,回应命运的每一次敲打。
正因为这样,他的《前度刘郎》与创作《陋室铭》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进取的炽烈热力,为人们津津乐道。
玄都观里桃千树.png
玄都观里桃千树
三、《前度刘郎》故事的时代背景
贞元21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建元永贞。顺宗侍读王叔文王伾进入中枢,刘禹锡柳宗元等任要职,参加永贞革新”,改革旧财政,打击恶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永贞革新遭到保守势力反扑,很快失败,顺宗当了25年太子,可是仅做8个月皇帝,就被迫禅位给太子李纯,是为宪宗。宪宗开创“一朝天子一朝臣”恶例,大量利用保守势力,彻底铲除永贞革新集团,赐死王叔文、王伾被贬病亡、刘柳等8人一律贬为远州司马,使国家陷入更为复杂的局面,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任郎州司马十年,接着,又因诗致祸,再贬14年,但他永不言败,一直不改初衷,写了大量诗歌,表达对权贵的不满,以及不甘沉沦的雄心。
在这23年贬谪期间,他从不承认“罪臣”身份,始终以崇高的品质对抗小人的卑鄙,以精神的春天对抗现实的寒冬,因此,他永远生活在豪迈的精神世界里,他活得非常潇洒,做得相当精彩,创作的诗文多彩多姿,皆成文坛佳话。后面的两首桃花诗组成的《前度刘郎》故事,即是他斗争艺术高超、人生精彩动人的佳话。
四、《前度刘郎》诗坛佳话本事
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奉旨回京。其时适逢春天,他们游览玄都观,看到满园桃花,灿烂如霞,红男绿女,游人如织,他有所感慨,遂赋桃花诗《戏赠看花诸君子》,全诗为: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全诗可译为:
京城大道上车马奔腾,红尘滚滚,
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赏花归来。
那观里千株桃花一片绯红,灿烂如霞,
都是我被贬离京后,这十年里新栽的。
这是一首比体诗,“语涉讥讽”,触怒权贵,他们再度遭贬。四年后,柳宗元病逝柳州。刘禹锡历任连州、夔州与和州刺史,在和州任上,他创作了《陋室铭》。
尽是刘郎去后栽.png
尽是刘郎去后栽
宝历二年,他才再度被召回,在东都尚书省任主客郎中,结束了23年的贬谪生涯。这时,他重游玄都观,又写桃花诗,诗题是《再游玄都观》,全诗为: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尽净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全诗可译为:
百亩庭院中一大半长的是青苔,
桃花荡然无存,只有油菜花开。
当年栽种桃树的道士去了哪里?
曾在此赏过花的刘郎今天又来了。
他豪迈刚健,桀骜独立,依然如故,仍用比体诗,痛快淋漓地表达了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以及豁达乐观,笑看人生的超然态度。
这两首桃花诗,一前一后,情节衔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前度刘郎”故事。
五、两首桃花诗的解读〔上〕
第一首诗,全题是《永和十年自朗州致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桃花》。这是一首比体诗,表面上写人们到京城的玄都观去看花的情景,实则描写观里桃花的花事繁盛,用以讽刺当时喧嚣一时的朝廷新贵。
前两句写京道上看花人的盛况,从侧面突出观里桃花的花事繁盛。先从京城大道着笔,描写京道上看花人车马喧阗,人数众多,红尘滚滚,飞扬扑面;再接着,不写看花人去,而写看花人回,并以“无人不道”,形容归来者个个心满意足的愉快神态。这是侧面写法,诗人以看花人数众多与看花后心情愉快的意象,从侧面突出玄都观里桃花的花事繁盛的境况。
后两句由物及人,联系到自己的境遇,抒发对新贵得势的感慨。玄都观有这么多盛开的桃花,桃花又这么吸引人,这可是以前没有的,都是我受贬离京后,这十年里新栽的,而且都长大开花,花事正盛了,因此,我回到京城看到的,哪能跟当年的情况相比呢?已经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这是比体诗,诗人是以比的手法,抒发了对世事变化的深沉感慨:花事尚且如此,人事将何以堪!
紫陌红尘拂面来.png
紫陌红尘拂面来
在诗中,诗人以桃千树”,比喻永贞革新失败十年来,靠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得势的新贵,他们不过都是在自己被排挤出京后,才被提拔上来的而已,语气中颇含鄙夷与讽刺,所以,新贵们看了不舒服,遂以“语涉讥讽”罪,将他和他的朋友,再度贬谪。
而以看花的人,比拟那些趋炎附势之人,他们奔走新贵,攀结权势,就像紫陌红尘之中,赶着去看桃花一样的芸芸众生。
六、两首桃花诗的解读〔下〕
第二首《再游玄都观》,诗前有小序“余贞元二十一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了,诗人被贬十年后,曾被召回,只因写看花诗,再度被贬,又过了十四年,才再被召回任职。其间,人事变动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诗人再写这首“前度刘郎”诗,有意旧事重提,这是主动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达他虽屡遭打击,却永不言败,决不屈服。
前度刘郎今又来.png
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仍用比体,表面上写玄都观里桃花败落的荒芜情况。现在,观中那百亩庭院,半是青苔,无人游赏了,绯如红霞的桃花,经过一度繁盛,如今已经荡然无存,替代的只是无观赏价值的菜花了。很显然,这种一片荒凉的景象,与上首诗中花千树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描写出玄都观的花事从繁盛到衰败的巨大变化。
后两句由花事的变迁,也联系到自己的升沉进退。诗人写道,不仅桃花不存,游人绝迹,而且连种桃的道士都不知去处,竟然荒凉败落到如此程度!第三句,为无疑而问,无须回答,所以,让出了第四句的空,写上次为写看花诗而再贬的刘郎,谁能料到,他如今竟然又回到京城来了,还重游了此地。这一转折,你来我去,而你去我来,一前一后,转得非常自然,衔接也十分紧密,包含着时代变迁、人事黜陟的无限感慨。
这首比体诗,从比意来看,桃花仍比喻打击诗人的新贵,而种桃道士则比拟最高决策者。当年反对革新的最高决策者,以及他重用的新贵,经过23年的时代风雨,有的死了,有的被暗杀了,有的失势了,如今,从宪宗、穆宗、敬宗、到文宗,连皇帝都换了四个,至于“桃花净尽”,更是理所当然的了。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答案。
而这么多年来,一直被排挤的“刘郎”呢?他一直坚持着信念,不屈不挠战斗着,如今,却又昂首挺胸地回来了,还旧地重游,再写桃花诗,不过已无繁盛可写,只能写“桃花净尽”了。
七、小结
刘禹锡的这两首桃花诗,采用比体,通过对玄都观桃花前盛后败的花事描写,对当时帝国的局势和人事加以披露与讽刺,表达了诗人铁骨铮铮、不畏权势的政治品格,豁达乐观、光明磊落的博大胸怀,以及在逆境中坚持信念、不怕打击、英勇斗争的倔强意志。
因此,这两首诗,及其写作过程,被世人概括为“前度刘郎”的诗坛佳话,并作为表达诗人高尚人品和豪迈诗风的经典。陈存选2025、11、23
参资:360百科《刘禹锡·游玄都观二首》。
原作:拙文《诗豪刘禹锡甘居陋室的精彩人生〔171〕》。
刘禹锡塑像.png
刘禹锡塑像

尽是刘郎去后栽.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