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指,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食指〔1948—〕,本名郭路生,食指为笔名,山东鱼台人,他开创了以诗人个性为主体的一代新诗风,为当代著名诗人。 食指 食指,出身干部家庭,成长在北京,幼时受母亲启蒙,爱好诗歌,上初小就开始写诗。初三时创作《海洋三部曲》。65年考入北京56中,66年停课搞文革;67年写《鱼儿三部曲》第一部;68年夏秋之交,写下名诗《相信未来》;是年12月18日下午,乘知青专列赴山西杏花村落户,在车上又写下名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1970年进厂务工。71年入伍当兵,创作《新兵》、《架设兵之歌》、《澜沧江,湄公河》等军旅诗歌。 1973年退伍,任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技校辅导员。其后长期患精神分裂症,前后三次入住福利院,但仍坚持写作,成为职业作家。76年创作《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78年写名诗《疯狗》。79年写《相信未来》姊妹篇《热爱生命》。 郭路生年轻照片 1998年获文友文学奖。1999年《食指近作12首》获北京市诗歌最高奖;《食指的诗》获人民文学奖。2000年新作《青春逝去不复返》、《相聚》入选本年度最佳诗歌。2001年,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人民文学诗歌奖,获奖词为:“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2002年,54岁时,告别了累计居住20年的福利院,被他的女诗迷翟寒乐接回家,并结为夫妻,过平静的日子至今。 课题画 二、《相信未来》创作背景与影响 《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当时正处于老三届学生上山下乡时期,广大知青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奔向农村之后,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他们对于这场运动已开始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个人的遭遇更有了深切的感受。 他们曾经怀着单纯的理想,有过热烈的追求,这时候,遭到疾风暴雨式的运动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可又不甘心轻易放弃,在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中,他们却仍能苦苦地坚守理想的信念,固执地相信未来的美好,于是,诗人便成了他们的代言人,写下了《相信未来》这首诗。 这是一首抒情诗,主题积极,诗情悲壮,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曾以手抄本广泛传播,风靡全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诗人也曾自评:“是啊,相信未来,这是最温暖的干柴,这是最迷人的色彩。”因此,他赢得了“知青诗魂”与“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的美誉。 《相信未来》被编入多种诗文选本,还曾入选各类教材。 三、《相信未来》原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地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四、《相信未来》内容和结构〔上〕 《相信未来》是一首向往美好,珍惜人生的优秀抒情诗。全诗28行、7节,可分三层。 第一层、3节、12行,写我是怎样的相信未来。 第1节,写在艰难生活中,诗人心中升起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在这个荒芜穷困的时代,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料理生活的炉台时,我扒开灰烬,望着冒出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可我依然固执地要从余烟中寻找生命的气息和希望,所以,我尽管生活艰难,仍然要用美丽纯洁的雪花,写下我的信念:相信未来。 朗诵《相信未来》 在这里,诗人以“蜘蛛网、炉台、灰烬、余烟”四个灰色的意象,描绘那个时代苦不堪言的生活状况,但是,这些都未能动摇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因此,他坚定地用纯洁的亮色雪花,写下自己相信未来的信念。 第2节,写在人生苦难中,诗人心中升起对未来的信念。 在这个荒芜穷困的时代,当我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消逝,变得非常脆弱时;当我心中的鲜花,已经偎依在别人的情怀中,我尽管人生苦难,但依然怀着微茫的希望,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一厢情愿地写下自己心中的信念:相信未来。 在这里,诗人以“紫葡萄、鲜花、深秋的露水、凝霜的枯藤、别人的情怀”,写出自己人生由鲜亮饱满,到黯淡枯竭的失意过程,而他却没有感到人生的落寞不快,仍然要在凄凉的大地上,知其不可而为之,固执地写下自己相信未来的信念。 第3节,诗人强调相信未来,是他内心的真实信念。 在这个荒芜穷困的时代,每当我看到了天际边涌起的时代潮流,每当我看到了那托起太阳的浩瀚大海,我心中总是升腾起一种不可阻挡的豪迈激情,我要用漂亮曙光做成的神笔,再用孩子纯真坦率的童体字,写下自己内心的真实信念:相信未来。 在这里,诗人满怀激情,选择气势磅礴的意象“天边的排浪、托起太阳的大海”,选择生命美好、充满活力的“曙光笔杆、孩子笔体”,来组建自己内心信念,表达相信未来的真诚愿望,抒发对光明与纯洁的向往。 这一层的3个诗节,是诗人从三个角度,一咏三叹,描写他个人在艰难困顿之中,是怎样固执的,痛苦的,甚至残忍的,坚持相信未来的信念。这是这首诗的主题,最动人的内容,也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整个民族的希望之光。 五、《相信未来》内容和结构〔下〕 第二层、3节、12行,诗人进一步写我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第4节、4行,写展望,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诗人说,我之所以这么坚定的相信未来,是因为历史是发展的,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他们的睫毛会拨开历史的风尘迷雾,他们的瞳孔会看透岁月的精彩篇章。 在这里,诗人用“睫毛、瞳孔”俩意象,突出未来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形象地描写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善于拨开历史风尘,能够看透岁月篇章,而“拨开与看透”正是未来人们高明与值得信赖的原因。 第5节、4行,回到现实,补写“历史的风尘、岁月的篇章”,也就是当世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 郭路生给读者签字 在我们这个艰难的年代,大浪淘沙,泥石俱下,如今,世人对我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是寄以深切的同情而流泪,还是给予轻蔑的微笑与嘲讽,我们都是无可奈何,而逆来顺受的,但是,未来人们自有火眼金睛,定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自有历史的公论。 在这里,诗人以“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三个具象,表达自身的痛苦、揭示时代的灾难;以“热泪、同情、微笑、嘲讽”四个具象,表情传神,描写生动,表达了当世人们对我们的褒贬,也就是所谓“历史的风尘”。 第6节、4行,再写展望,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诗人坚定地相信,未来的人们会拨开历史风尘,看透我们“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的岁月篇章,对于“我们的脊骨”,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而诗人焦急等待的,也正是这样的历史结论。 在这一节,诗人以“脊骨”,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不屈信念和探索精神,也正是诗人相信未来的人格魅力所在。 这一层的三节诗,诗人通过展望,以补叙方式,写他寄希望于未来,等待着历史对他的认定,这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表达相信未来的理由,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公正性的肯定。 第三层、1节、4行,呼吁人们带着相信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奋斗,追求光明。紧承前文的怎样相信与为什么相信,最后诗人热情呼告,满怀激情地鼓励人们,“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几句,句式简短、节奏急促,以无可阻挡的气势、无所畏惧的力量,连用四个“相信”,是全诗诗情的高潮、主题的升华:奋发努力,为未来战斗! 金句 六、《相信未来》写作特点 这首诗,激情满怀,相信未来,追求理想,表达了积极人生态度,在写法上,也有突出的特点。第一、针对艰难现实,直击惨淡人生,意象对比鲜明,意境凄凉孤独,诗人却顽强表达,反复宣示,他身陷困顿,坚守希望,坚定信念,相信未来,积极向上,追求光明,要实现人生理想,思想深刻,主题积极,诗情悲壮,鼓舞人心; 第二、构思巧妙,结构单纯,从怎样相信,到为什么相信,最后呼吁为信念去努力,拨开迷雾,层层推进,透过现象,看清未来,形成逻辑气势,令人信服,催人向上。 同时,形式整饬,诗行匀称,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陈存选2025、08、17 参资:百度百科《食指·相信未来》。 郭路生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