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广告联系:18175067111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808|回复: 0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内容警策,震撼人心,是爱国教育的经典〔326〕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田间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田间〔1916—1985年〕,原名童天鉴,以名字谐音为笔名,安徽无为人,甄录《中国大百科全书》,为28位现代著名诗人之—。
田间5.png
田间
田间,6岁启蒙,受严师指导,他念唐诗,读诗经,对对子,学写诗,文学基础扎实,立志从事文学创作。
1933年,他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次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编辑《文学丛报》、《新诗歌》,后主编《每周诗歌》,出版首部诗集《未明集》。其后,又出版诗集《中国牧歌》、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前者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后者以红军长征为背景,都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禁书。
1937年春赴日留学,七七事变一爆发,他就愤然回国,辗转至山西临汾,任八路军战地记者,创作《给战斗者》等诗。
1938年春,到达延安,加入共产党。其时,他与同仁发起“街头诗运动”,创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一批街头诗。
田间长期从事边区宣传工作、任战地记者,参加过百团大战。1945年后,任晋察冀边区《新群众》杂志社长兼主编,创作长篇叙事诗《戎冠秀》、《赶车传》等。
解放后,历任全国作协党组成员、河北省文联主席、省人大常委等职。他经常深入基层采访,曾两次赴朝鲜战场,采录志愿军战斗事迹,陆续出版新作《英雄战歌》、《板门店纪事》、《欧游札记》、《马头琴歌集》、《芒市见闻》、《太阳与花》、《新国风赞》、《青春中国》等诗文集。
1985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0岁。
田间一生,著作丰盛,出版诗文集34部,其中,《赶车传》被誉为“中国农民革命史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街头诗以火热的战斗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成为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赶车传》27.png
《赶车传》
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写作背景
1938年,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年春天,青年诗人田间,身为八路军战地记者,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延安。为了配合当时的抗日斗争,他和柯仲平等同人,在延安发表《街头诗运动宣言》,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
所谓街头诗,也称墙头诗、岩头诗、传单诗等,顾名思义,就是把诗成后,抄在墙壁上、岩石上,或印成传单散发,这种诗紧密配合抗日形势,直接宣传群众,进行政治鼓动,是一种匕首式的战斗短诗。
在街头诗运动期间,涌现一大批街头诗人,其中田间的成绩最突出,他写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流传全国,震撼人心,是街头诗的典范,他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原文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课题画5.png
课题画
四、《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赏析〔上〕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首小诗,语言直白,诗行简洁,内容警策,震撼人心,是一首优秀的通俗政治鼓动诗。
这首诗避开长篇说理,通过假设性提问,直言相告“不去打仗”的严重后果,借以呼吁民众奋起抗日,维护生存权利,拯救民族危机,把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全诗6行,可分三层。
层一、第1句,提出“不去打仗“问题,引发思考。诗一开篇,即引用诗题,开门见山,直言相问,“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将会怎么样?
南京大屠杀253.png
南京大屠杀
那时,日本侵略我国已经8年了,如今又扩大了侵略范围,中华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诗人避开正面说理,向全国广大人民,向整个中华民族,以寓正于反手法,采用假设句式,冷峻地提出问题:敌人杀气腾腾地冲杀过来了,如果我们不去打仗,将会怎么样?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时代命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核心问题,生死攸关,存亡之道,大是大非,命题严酷,人人皆知,不言自明。因此,诗人提出假说后,也不作解释,而集中笔力,直接把严酷后果,分成两层,先后罗列出来。
层二、第2、3句,描写直接后果,写敌人要消灭我们的肉体。日本侵略我国的目的,就是要以战争为手段,采用残忍的“三光政策”,制造一个个南京式的大屠杀,消灭我们的人民,所以,如果我们不去打仗,正好给敌人可乘之机,让他们杀死我们的人民,消灭我们的肉体,摧毁我们的家园,灭亡我们的国家,于是,诗人写道:“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以通俗的语言,直言相告,直接后果就是被杀:我们的人头落地,生灵涂炭,斩尽杀绝,残不忍睹!
这一层写敌人用刺刀屠戮我们的人民,这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生死存亡的大事,这样的直接后果,已经很惨烈了,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笔,而是又从这层的生存大事,再升华到精神层面,于是写了第三层。
五、《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赏析〔下〕
层三、第4—6句,描写深层后果,写日寇进一步从精神上羞辱我们,企图摧毁我们的民族灵魂。紧承上层,诗人写道,敌人杀死我们的人民后,“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这是以敌人自己的言与行“一指一说”,来刻画他们的侵略者形象:他们指着我们死难者的骨头,侮辱他们的肢体,还以极端的不屑和鄙视的态度,嘲弄之、羞辱之,毁灭他们的人格,在敌人看来,如果我们不去打仗,不去抗日,我们不仅仅要被屠杀,而且还是亡国奴,失掉了自由,失掉了国家的独立,失掉了民族的灵魂,都沦落为他们的奴隶了。
日寇的奴化教育2.png
日寇的奴化教育
大家知道,一个人如果失掉了灵魂,便是行尸走肉,同样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掉了灵魂,失掉了反抗侵略的勇气,失掉了追求自由的理想,那么便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了,他们面临的危机,只能是亡国灭种!
其实,日本侵略我国,不仅要消灭我们的肉体,而且还要在精神上摧垮我们的民族。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去打仗,不去抗日的后果,就是要亡国灭种,后果的严酷性,真是不堪设想!
诗人就是这样,把这首诗的命题答案,从生存层面又升华到精神层面,以直白的语言揭发日本侵略我国的目的,不仅要屠戮我们的人民,灭亡我们的国家,还要奴化我们的民众,摧毁我们的民族,他们不仅要杀人,还要诛心,完成从肉体消灭到民族奴化的质变,以建立他们的殖民天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警策之言,振聋发聩!
六、《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写作特点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具有突出的写作特点。第一、全诗采用寓正于反表现手法,向全国读者,向中华民族,用假设的不抗日的两个极端后果,从反向激励人们必须去打仗,一定要把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进行到底,这种寓正于反,以反证正的效果,“不去打仗就导致被杀、成为奴隶”,骇人听闻,触目惊心,比起从正面直接呼吁,更具震撼力,写法高超,内容警策。诗人的这种“以退为亡”的逻辑,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生存智慧,成为全民族抗日的“战鼓”、精神催化剂。
第二、还采用言行描写法,以敌人的“一杀一指一说”,刻画他们的丑恶形象,其残忍冷酷的兽行,其鄙夷不屑的神态,其居心匝测的言论,阴险狡诈,绘声绘色,也更能从反面激发起人们对敌人的仇恨。
第三、篇幅极端短小,意蕴极端深刻,诗句简洁直白,冷峻揭发奸恶,振聋发聩,发人深醒,句法虽无韵律,完全散文化,但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便于抄写,利于传播,是“战斗的鼓点”,为街头诗的典范。
闻一多称,田间是“时代的歌手”,战斗诗人,他“爆发出生命的热和力”,将诗歌创作与民族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铸造成新诗史上的微型战斗杰作。其作品至今仍不失为爱国主义教育与战争伦理研究的经典文本。陈存选2025、07、06
参资:百度百科《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诗人田间1147.png
诗人田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64-333300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六安人抖音号

吃喝六安抖音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06-2025 www.luan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性ICP:皖B2-20140047号 - 皖公网安备:34150102000001号 - 电子公告服务:皖[2010]151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皖)字第01089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15156907887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