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长集人民法庭受理原告张某诉被告胡某(女)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无论是电话还是微信与胡某联系,接听者都是一名男子,该男子声称是胡某男友郭某。法官多次要求和胡某直接对话,郭某则通过微信发来胡某身份证件,说是胡某委托自己代为处理案件。即使原告表示自愿放弃8年利息,仅要3万元借款本金,郭某也回复说胡某不同意调解。
“不让胡某接电话,还持有胡某身份证件,只还本金也不同意……”案件承办法官深感蹊跷,便找到胡某父母了解情况,一经询问,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劲。
原来,近几个月来,胡某不仅过年都没有回家,而且与家人一直沟通不畅,家人电话、微信联系胡某总是他人接通后转接胡某,此外,胡某一直以各种理由向家人借款,前后共计借款4万余元,都是汇入郭某账户。综合种种迹象,法官察觉胡某有受控、受骗可能,建议胡某家人尽快找到胡某,以防不测。
胡某家人按照法官建议,立即前往户籍地派出所报了警,得知胡某目前人在浙江诸暨,胡某家人随即赶往诸暨,在霍邱警方和浙江诸暨警方的配合下找到胡某,此时的胡某看起来精神状态不佳。
郭某在见到胡某家人后,仍以帮胡某协调案件为由,要求胡某弟弟尽快筹款6万元解决与张某的借款纠纷。然而,胡某弟弟在与法官的沟通中,发现郭某一边让法院不支持张某的诉求,一边又告诉胡某及其家人需要6万元案件才能解决,明显是想再从中获利。此时,胡某也终于意识到被郭某蒙骗,但郭某不愿退还钱款和证件,胡某无奈先与弟弟返回了霍邱。